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契诃夫戏剧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8-02-09 03:11

  本文关键词: 契诃夫 戏剧创作 艺术特点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身处世纪之交的剧作家契诃夫是属于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他是连接俄罗斯乃至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桥梁,他的剧作是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生动画卷;国内外学界对小说家契诃夫有深入研究,但对戏剧家契诃夫则相对关注较少,这与契诃夫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对世界剧坛的深远影响是不相称的。
[Abstract]:Chekhov, a playwrigh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belongs to Russia as well as the world. He is a bridge between traditional drama and modern drama in Russia and the West since the Renaissance. His plays are a vivid picture of the history of human spiritual lif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in-depth study of novelist Chekhov, but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ramatist Chekhov. This is out of proportion to Chekhov's great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drama creation and hi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world theater.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基金】: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契诃夫与中国当代戏剧研究”(11427595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严前海;契诃夫剧作中的喜剧风格[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2 李辰民;重读《万尼亚舅舅》——兼谈契诃夫的戏剧美学[J];俄罗斯文艺;1998年04期

3 杨挺;奥尼尔与契诃夫[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真;;爱的回响——读安·巴·契诃夫<宝贝儿>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范晖;;超越者的困惑——论契诃夫《樱桃园》的现代意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曹文刚;;尧斯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许力;;浅谈契诃夫笔下的“新人”形象[J];当代小说(下);2010年09期

5 屠茂芹;俄罗斯民族信仰的特点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孙兆恒;;从《北京人》看曹禺对契诃夫戏剧的借鉴[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袁祯;;评《海鸥》[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1期

8 盛海涛;;论《樱桃园》中非逻辑性话语方式的文学价值[J];电影文学;2009年20期

9 欧惠芳;;析新生活的探索者“新娘”娜佳[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10 肖支群;一样的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描述——曼斯菲尔德与契诃夫小说风格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桂一;;浅论《樱桃园》中契诃夫的艺术创作手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何明燕;七宝楼台的光华[D];浙江大学;2012年

3 海阔;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乐;契诃夫创作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晶晶;新旧之间—包天笑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燕;王元化文学思想中的契诃夫[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梅;操纵论视角下的剧本翻译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欧蕙芳;论医学对契诃夫小说创作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宣颉;石挥电影表演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柳日;在一种崩溃的生活中守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煜卿;“特色词”在文艺翻译中的传达[D];苏州大学;2002年

7 陈艳;曹禺早期戏剧的文化内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慧琴;丰富的单纯[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雪雨;论契诃夫小说的创作个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耿余;试论《海鸥》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美学体系形成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大满;;契诃夫与现代派戏剧[J];戏剧文学;2010年10期

2 边国恩;契诃夫戏剧创作简论[J];国外文学;1991年04期

3 王远泽;契诃夫戏剧创作中的“停顿”[J];求索;1985年04期

4 刘文飞;从一句误译的台词谈起[J];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01期

5 李辰民;契诃夫研究的深化与方法的更新——兼评A·屠尔科夫的《安·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6 孙大满;;通笑声中的悲哀——再谈契诃夫戏剧中的讽刺艺术[J];时代文学;2010年01期

7 王文英;;曹禺与契诃夫的戏剧创作[J];文学评论;1983年04期

8 孙大满;;论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J];山花;2009年10期

9 王璞;契诃夫与中国戏剧的“非戏剧化倾向”[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10 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洪生;;契诃夫与舒克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炜;;从契诃夫到沈虹光:现实主义戏剧的一种写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石松;;金圣叹与契诃夫的写作体验比较谈[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6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贤军;;简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新的造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石洪生;;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贤军;;论《送菜升降机》中的玩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辰民;百年回眸“契诃夫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淼;永远向前的契诃夫[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林子;百年契诃夫[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童道明;走近契诃夫[N];人民日报;2004年

5 孙小宁;百年重温契诃夫[N];西藏日报;2004年

6 李小海;永恒的契诃夫[N];重庆商报;2000年

7 里力;契诃夫的花边[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叶平;拜读契诃夫[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王树福;从普希金到契诃夫:俄国民族戏剧的世纪转型[N];文艺报;2011年

10 顾文豪;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玲;契诃夫传统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徐乐;契诃夫创作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5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6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7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8 邱佳岭;论汤姆·斯托帕德文人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黄坚;从“我是谁?”到“我们是谁”: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丽;契诃夫创作中的思想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陈荣桓;论《最蓝的眼睛》中的艺术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琳;论尼基福罗娃戏剧创作的当下性[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唐可欣;论《俄罗斯果酱》对契诃夫戏剧的戏仿[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高庆福;从文本到舞台—契诃夫戏剧在中国[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闫芳芳;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D];兰州大学;2006年

7 陆宪伟;俄罗斯戏剧家尼·科利亚达作品中的时空世界[D];吉林大学;2012年

8 屈媛媛;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景丽娜;俄罗斯民族戏剧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宫宇明;契诃夫戏剧作品中人物对话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96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96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