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双峰并峙——什克洛夫斯基与雅各布森诗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2-15 21:54

  本文关键词: 陌生化 文学性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20世纪西方文论而言,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其多以集体群像的身份出现,对其每个成员的诗学贡献及其差异的论述则略显单薄。其两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和雅各布森尽管有着共同的诗学目标和研究方法,二者的诗学研究均倚重语言学方法而追求科学化,但在具体的理论建构中他们的差异却越来越大、渐行渐远,逐渐呈现出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不同理论走向,本文基于这两种理论走向对两位形式主义大师的诗学进行比较研究。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importance of Russian formalism poetics was self-evident, but in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it appeared as a collective image. The poetics contributions of each of its member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somewhat thinly discussed. Two of their most important figures, Shklovsky and Jacobson, although they share the same poetics goal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ir poetics both rely on linguistic methods to pursue scientism, but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theo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erent, gradually taking on a different theoretical trend of humanism and scientism. Based on these two theoretical trend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s of the two formalism master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形式主义诗学视野下的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创作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SXP2014-08)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WW036
【分类号】:I5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晓彬;;雅可布逊和巴赫金:20世纪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家[J];国外文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新顺;黄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其效应[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2 庹继光;;电视的形式信息与技术权力[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杜吉刚;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郝琳;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彭焕萍,徐红新,郭桂环;从解释学视角看新闻文本的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董晓波;;对西方法学“解构”运动的解读[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7 杨秀婷;;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析颂莲的人格心理畸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夏莺;;新时代的殖民主义和爱国主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9 吴刚,徐丹丽;从颠覆历史到取媚世俗——论莫言新历史小说的审美趋势[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吴翔宇;;《过客》“存在”命题的建构与意义生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5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冬红;语言与无意识——拉康理论评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01期

3 董晓;超越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4 钱佼汝;“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1期

5 范方俊;;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论争和对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雍青;孙芳兰;;俄国形式主义接受中的思维问题与当代文论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杨向荣;姜文君;;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探求;2009年03期

3 薛金金;;论《被背弃的老祖母》中的陌生化手法[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4 晓风;;一段历史的复活[J];读书;1991年04期

5 高燕;文学史:形式、体系与功能——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演进观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6 郜莉;;谈俄国形式主义中的“形式”的概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冯宪光;;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变革的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高尚学;;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9 支宇;韦勒克文论与结构主义语言学[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陈本益;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论的美学基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敬文东;逆着柏拉图艰难地飞升[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2 蔡欢江;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文学史书写[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秀杰;康拉德小说的陌生化诗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管月娥;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向阳;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文慧;陌生化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黄兰叶;论托尼·本尼特的社会文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5 郝敏;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宁漪;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娟;论陌生化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孙露珈;《五号屠场》的陌生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琳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艺术[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513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13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