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的文学意义与精神价值
本文关键词: 文学意义 中国文学研究 学术增长点 九十年代 人大复印资料 艺术史研究 珀斯 八十年代 思想意义 当代文学研究 出处:《创作与评论》2013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视觉文化最早用于指称荷兰的绘画,阿尔珀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倡导"新艺术史研究"时提出,并于1983年提出"荷兰视觉艺术",九十年代之后被广泛运用。对中国文学研究来说,视觉文化具体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文学的视角和方法,扩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成为不能忽视的学术增长点。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为例,
[Abstract]:Positive visual culture was first used to refer to Dutch painting. In 1970s, Alpers advocated "the study of New Art History." In 1983, the Dutch visual art was widely used after 90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specific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visual culture have greatly changed the perspective and method of people's view of literature. It has expanded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search and become an academic growth point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Take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Xerox Materials and Literary Theory as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FZW04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WXZ02) 南京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bs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敬鹏;;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征宇;;语图关系视野下的《列女传》文本及其图像[J];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01期
3 张伟;周群;;互文性视阈下小说评点文本的画学叙事[J];东疆学刊;2013年01期
4 沈其旺;;传承与演进:中国古代连环图画的历史演变探微[J];创意设计源;2013年01期
5 陆涛;;文学与图像——兼论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J];东方论坛;2013年01期
6 张伟;;影像时代的“语—图”叙事及其审美指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鲍远福;;叙事图像与图像叙事——网络游戏中的语—图符号之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娄玉霞;;道路交通标志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赵敬鹏;孙艳;;电影中“语—图”互文的叙事学和符号学探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彦锋;;论汉代绘画与决定性顷间的选择[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孔一蕾;大卫·马洛夫小说中的澳大利亚家园建构[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彦锋;中国绘画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万德敬;明清唐诗诗意画的文献辑考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张玉勤;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肖霞;新媒介影响下文艺场中的图—文关系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 周展;先秦语图一体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陈延荣;《西游记》影视改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岩;论明清刊本《水浒传》中的“语—图”互文现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柴冬冬;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图像化生产[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6 彭沁沁;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画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吕东;形象文本中的“语—图”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雪筠;基于再现的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龙泠西;德国启蒙时期的诗画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李柳莹;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及其话语重构[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宪章;论网络写作及其对传统写作的挑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金玲;鲁迅小说色彩与知识分子形象[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燕;;表达方式与文学意义的不确定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4期
2 杨亚林;废名的艺术观和文学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肖明华;;走向一种科学反思型的文学意义阐释观[J];文艺评论;2011年01期
4 王德明;;登临行为的古典文学意义[J];文史知识;1999年10期
5 霍建波;;论隐逸诗研究的现代意义[J];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6 韩伟;李雄飞;;《格萨尔》史诗的文学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7 知兴文;;文学与管理[J];科学大观园;2010年12期
8 黄毓璜;;文学与乡村[J];粤海风;2007年04期
9 赵新丽;;网络恶搞的文学意义与问题[J];山东文学;2010年11期
10 杨鼎川;梁斌小说的文学意义[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年会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3 卢有泉;;三晋古谣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北齐为例[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5 白烨;;网络文学的超文学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6 邢玉瑞;乔文彪;苗彦霞;;从干支纪年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长斌;;“被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学术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鹏杰;;Tennant法用于拒马河生态基流量计算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士林;;文学批评的终结[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晓丽;文学意义在电影中的生成[N];文艺报;2010年
2 曹 斌;“手记”散文的文学意义[N];陕西日报;2004年
3 李长德;时尚精神底蕴的文学意义[N];宁夏日报;2004年
4 张贺敏 梁瑛 实习生 刘慧;期待深圳打工文学的经典之作[N];深圳商报;2006年
5 江晓原;中国“巨石阵”:具有世界意义的考古新发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历史中的文学意义[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马超;新文学传统与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兴起[N];文艺报;2008年
8 黄曼君;开拓文化散文的多维空间[N];文艺报;2007年
9 陈一舟;人格证书?大学不是道德判官![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李志强;爱的回音书[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同胜;《水浒传》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3 李雷东;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考论[D];西北大学;2009年
4 龙建国;诸宫调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5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王丽洁;《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学特征[D];复旦大学;2005年
7 管淑红;《达洛卫夫人》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潘峰;明代八股论评试探[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余宏;论“过度诠释”[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超;文本结构与接受对文学意义生成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2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志国;作为含义和意味存在的文学意义[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纳克;中国近代翻译小说及其文学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管海艳;大地上温情的歌[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柳春;从文体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D];福州大学;2006年
7 张磊;论《论语》的文学性[D];延边大学;2007年
8 贾海建;论《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邵晓岚;《文心雕龙》所受《诗经》影响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庞超伟;论小说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和文学意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