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面具”及其人生与艺术的复杂性
本文关键词: 王尔德 矛盾性 面具艺术 建构自我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王尔德的人生及作品中有许多矛盾性,如面具一般共时地存在,引人关注。他把本是戏剧表演术语的"面具"一词,转变为社会心理学"佩戴面具的表演"概念,在人生和作品中塑造多重矛盾面具,从而实现构建多重自我的意图。他的面具塑造行为艺术化地为他确立了主体性,实为其"为艺术而艺术"追求的延伸。
[Abstract]:There are many contradictions in Wang Erde's life and works, such as masks, which are common and interesting. He transformed the term "mask", which was originally used as a term for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nto the concept of "masked performance" in social psychology. In life and works, he molds many contradictory masks, thus realizing the intention of constructing multiple self. His mask shaping behavior artistically establishes subjectivity for him, and is in fact an extension of his pursuit of "art for the sake of art".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王尔德面具艺术研究”(批准号:12CWW027)阶段成果
【分类号】:I56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张华;;皮蓝德娄与象征主义戏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胡斌;;网络游戏与当代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8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陈丽;;异类的悲剧 自我的写照——王尔德童话中的异类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何倩娟;;王尔德的艺术化存在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Wilde's Aestheticism——On The Decay of Ly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王许人;;浅论文化漠视[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曾祥凤;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唯美和道德的融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涂冠萍;中国水墨动画的叙事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蕾;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漆晓雯;世纪末的“恶魔”[D];苏州大学;2010年
8 高凌燕;思与艺的“道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璞玉;荣格理论角度解读《野草在歌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国伟;;论王尔德基督教信仰的矛盾性及其成因[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2 曲彬;;消费文化下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矛盾性解析[J];理论界;2006年09期
3 李元;唯美主义的浪荡子——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与自我塑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王世凤;;论王尔德文艺观与小说创作实践的矛盾性——以《道连·格雷的画像》为例[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吴学平;;王尔德与谷崎润一郎[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周开容;;王尔德与唯美主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7 Lydia;;才子的神话[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7年10期
8 高帆;;王尔德童话的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张莉,刘晓茜;清醒的扑火飞蛾——从《夜莺与蔷薇》看王尔德的矛盾性[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淑红;;从中西审美文化交融的角度看王尔德[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艳玲;;论《紫色》中被殖民者的矛盾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熊英;;从《一位女士的画像》看亨利.詹姆斯的独特审美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阮倩;;颠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永安;王尔德凭什么这样红?[N];解放日报;2010年
2 苏福忠;读点王尔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云渚 编辑;世人折断了他洁白的羽翼[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肖毛;一个在悲怆中寻找唯美的灵魂[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 译 熊妤;保持生命纯洁[N];光明日报;2011年
6 周家宸;爱尔兰的天使[N];南方周末;2004年
7 余凤高;王尔德写《莎乐美》[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广林;美,,不美?王尔德的《莎乐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罗世华;生活模仿艺术远甚艺术模仿生活[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曾园;不朽的急就章[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家乐;面具、中间境遇与世界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8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立;王尔德创作艺术的重新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尹仪英;唯美主义面具下的王尔德[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紫薇;论王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D];辽宁大学;2012年
4 陈星君;社会边缘的狂欢:王尔德狂欢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俞海宝;奥斯卡·王尔德文学创作中的矛盾性[D];兰州大学;2007年
6 马春蕾;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观之阐释[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萍;王尔德及其花花公子面具[D];河北大学;2009年
8 徐海华;中西方文学语境下的王尔德童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周琳;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及其内在矛盾[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毛秋月;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艺术自主性[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1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