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梦之门”的文本传统与现当代解释传统
本文关键词: 《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 睡梦之门 冥府 出处:《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埃涅阿斯纪》卷六结尾的"睡梦之门"历来是维吉尔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并评析了20世纪初以来西方维吉尔研究界对"睡梦之门"的诸种解释。在从荷马到柏拉图再到西塞罗的冥府叙述传统的框架下重新考察维吉尔笔下埃涅阿斯的冥府之旅,会发现维吉尔实际上是传统诗学资源最完美的综合者,他改编了荷马和柏拉图冥府之旅的叙述方式,不再将冥府之旅塑造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事件,而是通过睡梦之门这个诗学手段否定了冥府之旅的实存性。同时,维吉尔也不像西塞罗那样追随伊壁鸠鲁主义哲学的新潮,直白地说埃涅阿斯的冥府之旅就是一个幻梦,而仅隐晦地点明这一点。通过睡梦之门的精妙设计,维吉尔在冥府叙述的传统和哲学研究的新潮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Abstract]:The "Sleeping Gate" at the end of the sixth volume of Aenea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Virgil's research empha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comments on th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leeping Gate" by the western Virgil research communit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Ma went to Plato and then went to Cicero's Underworld to reexamine Virgil's journey to the underworld of Aenea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And it turns out that Virgil is in fact the perfect synthesizer of traditional poetical resources. He adapted the narrative of Homer and Plato's trip to the Underworld and no longer portrays it as a real event. It was through the poetic means of sleep that Virgil denied the existential nature of the journey of the underworld. At the same time, Virgil, unlike Cicero, did not follow the new trend of Epicurus' philosophy, saying frankly that Aeneas' trip to the underworld was an illusion. Through the subtle design of the door of sleep Virgil finds a perfect link between the traditions described in the underworld and the fashions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
【分类号】:I546.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明杨;;论守信用的激励与反信用的约束[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2 周东升;诚信危机的法律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郭慧云;;立足于快乐的发展观——伊壁鸠鲁者的发展观[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4 张耀华;张万强;;人的幸福——卢克莱修的自然学说与灵魂学说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5 孙佳;;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法律诚信观念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09年07期
6 张荣军;;辩证的空间范畴和空间范畴的辩证理解[J];创新;2013年06期
7 张浩;;一位备受争议的哲学家——伊壁鸠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8 霍国栋;;古希腊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两种理论——基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比较[J];晋阳学刊;2009年03期
9 关洪,成素梅;可贵的怀疑精神─—简评《微观哲学初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3期
10 徐国栋;自然法与退化论——对J.2.1.11后部的破译[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玉鹏;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宇海金;乔治·H·米德的自我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效良;马克思早期哲学中的主体意识[D];吉林大学;2009年
4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5 商继政;马克思自由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俊辉;物权相对论[D];武汉大学;2009年
7 曲宁;西方文论史中的有机整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陶培培;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方磁现象探索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柳;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士明;《易经》的经济周期思想[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袁永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龚正华;中学生生死观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石瑶;奥古斯都时期的宗教复兴政策及其对罗马社会生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毛华萍;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D];江南大学;2008年
8 陈晓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D];复旦大学;2008年
9 肖波;保守与开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勇;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炼;;关于《埃涅阿斯纪》[J];博览群书;2007年08期
2 杨周翰;预言式的梦在《埃涅阿斯纪》与《红楼梦》中的作用[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3 叶舒宪;;人的神化——读《埃涅阿斯纪》[J];读书;1985年01期
4 王承教;;艰难的旅程:《埃涅阿斯纪》卷六义疏[J];国外文学;2012年03期
5 李明英;;论《埃涅阿斯纪》中的主客之谊[J];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王承教;;自然哲人:帕里努鲁斯的身份[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7 ;译林版世界英雄史诗译丛[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4期
8 蔡俊;《埃涅阿斯纪》中女性性格分裂的文化内涵[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贾秀堂;丁瑶;;论《埃涅阿斯纪》史诗中的艺术雕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王承教;;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解释传统[J];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蔚;《埃涅阿斯纪》中的宗教民俗事象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命运主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1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