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说”视域下《海狼》中的性别关系
本文关键词: 杰克·伦敦 成长小说 《海狼》 性别关系 出处:《外语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杰克·伦敦的多部小说具有成长小说的特点。本论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系统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海狼》中的性别关系。以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双性同体说和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据,结合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集中探究《海狼》中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的性别建构问题。由于女性缺失,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性别迷失的困境与性别倒置的危险。女性的参与是男性明确自我性别、回归男性角色的必要条件。本文对性别关系的分析表明:男性在女性的帮助下完成了自我的性别建构,而女性传统角色的回归则折射出杰克·伦敦对父权制社会传统性别观念的维护与守卫。
[Abstract]:Jack London's nove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ing up novel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gender relationship in Jack London's novel Seawo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owth novel. On the basis of gender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narrative mode of the growth nov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nder construction of the ma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sexes in the Sea Wolf, because of the lack of women. Men often face the dilemma of gender loss and the risk of gender inversion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The analysis of the gender relationship shows that the male has completed the self-sex construc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female. And the return of traditional female roles reflects Jack London's defence of patriarchal gender tradi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张艳红;;评析杰克·伦敦的《海狼》[J];电影文学;2010年23期
2 刘树森;;杰克·伦敦在中国:世纪末的回声——《杰克·伦敦文集》绍介[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1期
3 张雅琴;杰克·伦敦其人其作[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田玉霞;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超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金云;;克朗代克的爱情女超人——解读杰克·伦敦的《女人的刚毅》[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6期
6 柴艳芬;;谈杰克·伦敦作品的悲剧色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魏瑜芬;;《野性的呼唤》中巴克走向荒野之动机解读[J];飞天;2010年04期
8 邵芳;陈明阳;戴剑娥;;《海狼》中人性的异化和人性的完善[J];文教资料;2010年26期
9 何安平;杜彦强;;动物和人本性的统一——浅析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和《海狼》[J];考试周刊;2011年13期
10 奚晏平;杰克·伦敦的无产阶级性再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琦;;反叛的精灵 自由的化身——评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亮;;反思人类伦理道德的独特镜子——关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动物形象[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丽君;;论《紫色》独特的书信体成长叙事方式[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崔秀兰;苑光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嘉莉形象新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强;杰克·伦敦之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商报记者 邹昱琴;《绿山墙的安妮》系列 经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本土化尝试[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晓雪;顽强活着,最卑微的愿望会变得美丽[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谢珂邋叶渔;这不是成长小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毕黎;“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孩子的“寻家”之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邓咏秋;奥尔科特:写出青春的味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王杨;德国图书奖获奖作家对话中国读者[N];文艺报;2010年
9 温沁园 采写 潘小娴 龚容;以苦闷青春折射焦虑现实[N];信息时报;2003年
10 薛玉凤;《长留不归》——被死神诅咒的华裔家族传奇[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方红;“完整生存”[D];苏州大学;2008年
7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侯金萍;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蕾;《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一部平衡的成长小说[D];浙江大学;2004年
3 任远;简·奥斯丁,,成长小说和道德判断[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杨李;《占卜者》:一部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D];兰州大学;2010年
5 柳凯;从生态主义的角度重读杰克·伦敦的《海狼》[D];广西大学;2012年
6 艾莉莉;成长与探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战;重写成长小说的传统[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小博;安娜的精神旅程[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陆姝s
本文编号:153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