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原型的魅力——从《游戏》看拜厄特早期作品中的多重人物原型

发布时间:2018-02-24 17:20

  本文关键词: 拜厄特 游戏 原型 女艺术家 出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拜厄特的第二部小说《游戏》反复使用的叙事策略和主题元素在其后期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这使得该作品的研究价值凸显。小说中的女艺术家卡珊德拉.考伯特这一人物的塑造基于三重原型:古希腊神话原型人物卡珊德拉、"阁楼上的疯女人"原型伯莎.梅森和被禁锢的原型人物"夏洛特女士"。从三重原型视角对《游戏》进行解读有助于探讨拜厄特在早期作品中对女性艺术命运的关注。
[Abstract]:Byatt's second novel, Game, is a reused narrative strategy and theme elements that can be confirmed in his later works. This highlights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e novel. The female artist Cassandra Corbert in the novel is based on a triple archetype: the archetype of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Cassandra, and Bertha, the archetypal of "crazy woman in the attic" Mason and the imprisoned archetypal character Ms. Charlotte. Reading Game from a triple archetypal perspective helps to explore Byatt's focus on the fate of female art in his early works.
【作者单位】: 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英国当代‘编史元小说’研究”(12YJA752018)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拜厄特文学批评理论与小说艺术研究”(J10WD14)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显文;评A.S.拜厄特的《占有》[J];外国文学;1998年05期

2 旭林,李春芳;神话原型对《奥赛罗》的解读[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玮;现代与远古的对话——论《紫色》中的灰姑娘原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刘泽江;试析《老人与海》的原型与哲理[J];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康建兵;;《送冰的人来了》与《圣经》原型[J];齐鲁艺苑;2006年04期

6 谭杉杉;;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人物原型[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7 邵练炼;;《浮士德》中《圣经》原型的归化和异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海光增;;论“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悲情女性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若愚;;论《纳尼亚传奇》的游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舒坦;;纳博科夫遗作《劳拉的原型》引进[J];文学教育(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符夏鹭;;《一个女人》的失败人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伊藤清司;夏宇继;;桃太郎的故乡[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波;淘气:小孩子与大人“角逐”的游戏[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安武林;游戏的规则[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李福秀;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原型[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张芸;纳博科夫的“小团圆”[N];东方早报;2009年

5 程倩;天才拜厄特与她的魔书《占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江雨;奥菲利亚或有原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传世名著中,主人公多有真实原型[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李保杰;从哭泣到愤怒呐喊[N];文艺报;2009年

9 王滨滨;玻璃球游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云也退;原型级私人侦探[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琴;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王晓燕;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杜丽丽;“新维多利亚小说”历史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玲;《堂吉诃德》中的“二重奏”—论其宗教色彩与世俗因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姗;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原型结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悖论式拯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吴荣兰;劳伦斯主要小说的圣经原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霍月红;灵魂背后的黑洞[D];吉林大学;2005年

5 梁淑美;追寻精神家园—评《雨王汉德森》[D];四川大学;2005年

6 倪俭;试论《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性神话原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舒丽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长之旅[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8 丛长宏;“美国梦”与宗教意识[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晓荣;论艾略特作品中的斯威尼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玉红;多重自我下的文学想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1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1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