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的神经症
本文选题:亨利·詹姆斯 切入点:《螺丝在拧紧》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论文研究的焦点为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主人公:女教师。本文将女教师的角色置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背景中,作为一类人来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文化研究和心理分析理论集中研究女教师的神经症,具体分析女教师神经症表现出的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亨利·詹姆斯及其作品《螺丝在拧紧》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对该小说的五个版本进行了梳理;对自小说发表以来对该小说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并对整篇论文的框架进行了介绍。 该论文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具体分析女教师神经症的症状。本章首先介绍神经症的定义,通过对定义的分析证明了女教师的各种症状属于典型的神经症,具体表现为女教师把对两个孩子的不正常情感的作为对男主人欲望的替代物和把鬼魂作为掩盖内心真正欲望的防御机制。 第二章把对女教师的研究置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社会的大背景中,通过文化研究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女教师作为一名维多利亚时期的受过教育的女性,她希望成为“家里的天使”。另一方面,她对男主人的爱慕致使她做出各种行为以吸引男主人的注意;两个无辜的孩子成为她吸引男主人注意的工具。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论,女教师的症状一方面反映出她渴望性的满足,另一方面又想抵制性。因此女教师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社会,直接原因在于女教师的个人经历包括家庭背景和她对男主人的单恋。 第三章对女教师神经症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对后果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女教师自己作为维多利亚父权社会下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两个小孩的施害者。在女教师长期控制下,两个孩子开始反抗,激怒女教师,使她失去理智并最终由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两个孩子被强迫承认鬼魂的存在以证明女教师自己的精神正常,最终导致女孩的几近疯狂和男孩的死亡。 本论文结论部分总结得出维多利亚时期非人性的社会习俗不仅残害了《螺丝在拧紧》中的女教师,并且将她转变成为了一名施害者,造成了更大的悲剧。由此得出结论《螺丝在拧紧》存在多种解读,但是批判维多利亚时期非人性的社会习俗无疑为小说的目的之一。
[Abstract]: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is Henry James's novel < > of the screw in the protagonist: female teachers. The background of female teachers' role in Vitoria period, as a kind of person to do analysis by mean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ory focuses on the female teachers neurosis, specific analysis of female teachers nervous disease symptom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s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Henry James and his works < > of the screw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he five version of the novel has combed; on Evaluation of the novel since its publication is reviewed,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whole thesis a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the female teachers in neurotic symptoms. This chapt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neuro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of of various symptoms of female teachers is a typical neurosi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female teachers as of two children abnormal emotional substitution on the host and the ghost of desire as a defense mechanism to hide real desire.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female teachers in Vitori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ymptoms produced by cultural studies. On the one hand, as an educated in Vitoria female female teachers, she hopes to become "the angel in the house". On the other hand, she for the master of love led her to make all kinds of behavior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master's attention; two children become attracted to her host attention tool. According to Freu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ory, the symptom of female teachers on one hand reflects her desire for sexual gratif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ant to resist. Therefore, the root cause of neurosis in female teachers the Vitoria period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direct reason is the female teachers' personal experience including family background and her master of unrequited love.
The third chapter on the consequences of female teachers neurosis were analyzed, questione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nsequences. The female teachers themselves as victims of the Vitoria patriarchal society, but also the two child victimizers. Long term under the control of female teachers, two of them started to revolt, provoking female teachers, so she lost reason and ultimately by the victims into victimizers. Two children were forced to admit the existence of the ghost to prove their spirit of female teachers in normal, 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 crazy girl and boy's death.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human nature in the period of Vitoria female teachers not only destroyed the social customs of the screw in the < >, and she will become a victimizer, caused a greater tragedy. Conclusion there are a variety of interpretation in < > to tighten the screws, but is on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to Vitoria non human social customs undoubtedly novel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羽;播种爱心[J];教育艺术;2003年05期
2 余燕艳;陈小艺:从“外来妹”到“乡村女教师”[J];文化时空;2003年07期
3 尉颖颖;;他要感谢那只手[J];星火;2005年02期
4 文星传;;还原[J];骏马;2007年02期
5 宋祖芬;;摘下我的翅膀给你飞翔——献给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献身的青年女教师[J];词刊;2008年07期
6 王志安;礼物[J];湖北教育;2002年20期
7 陈良;适应[J];小作家选刊;2005年08期
8 张玮;;那只温暖的杯子[J];故事大王;2006年09期
9 闫晗;;从男孩到男人[J];电影画刊;2006年12期
10 于童;;种在心里的爱情[J];意林;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青萍;;从大学生神经症谈心理健康咨询[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陈亚花;;神经症病房护士长对护士素质要求[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汪永丰;;癔症鉴定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延赤;赵秀梅;桑红;燕利娟;;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16例神经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万承龙;蔡昌群;项银荣;;生活事件及相关问题对城乡神经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张南国;;试论中医药治疗神经症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7 李临刚;朱建锋;陈清;;心理干预在前列腺神经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爱华;王义典;;认识领悟心理疗法治疗神经症的体会[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9 万承龙;蔡昌群;;地处农村的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门诊188例神经症临床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贾荣;王淑行;;心理治疗与临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刘佳;女教师心理压力来自多方面[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朝东 通讯员 孙廷良 孙继岭;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情怀[N];通辽日报;2007年
3 ;小学女生数学焦虑或源自女教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沈莹;教师怀孕需要学校同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娟;树立当代女教师良好形象[N];潮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佟吉清;女教师排队怀孕!?[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许承纪;“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N];桂林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晖 本报通讯员 褚清源;她用生命点燃生命[N];河南日报;2006年
9 记者 覃燕妮;本报牵线5万元善款救助女教师[N];三峡日报;2007年
10 彭富 本报记者 何开红;给孩子们最生动的笑颜[N];广元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诗卉;论《螺丝在拧紧》中女教师的神经症[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海霞;论《螺丝在拧紧》中的视窗叙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圣轩;论《螺丝在拧紧》的不确定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少群;中职学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莉;《拧紧螺丝》中的家庭女教师—维多利亚非人性习俗的牺牲品[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娜;亨利·詹姆斯的现代性在《螺丝在拧紧》中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樊桂玲;中学女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婧;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螺丝在拧紧》的恐怖感[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康玲玉;从传统到创新—论哥特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创作手法[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芳;农村N中学青年女教师学校生活体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7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