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核心话语的反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话语演变记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切入点:话语实践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理论言说是一种话语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行进历程上已然刻下深深印痕的一个核心话语。清理这一核心话语的演变轨迹,有助于这一核心话语历史功能的反思。从话语实践的现实效果来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可谓"恪守中的开放":在客观上确实推动了文学理论界与文学创作界的"思想解放";也可谓"开放中的恪守":在主观上曾真实体现出苏联文论界期望通过自身的"主动修复"来捍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文化战略。尊重历史原生态,检阅历史,回望历史,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核心话语进行客观冷静的历史反思,已成为20世纪文艺理论史、20世纪美学思想史甚或20世纪艺术文化史的书写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Abstract]: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is a kind of discourse practice. "Socialist realism" is a core discourse that has been engraved deeply in the course of Soviet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helpful to reflect on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of this core discourse. From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discourse practice, the "open system of socialist realism" can be described as "open in adherence": objectively, it has really promoted the literary theory circle and literatur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and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subjectively, the Soviet literary circle truly embodied the cultural strategy of "socialist realism", which the Soviet literary circle expected to defend through its own "active restoration". Respecting the original ecology of history, Reviewing the history, looking back at the history, carrying on objective and calm historical reflection on the core discourse of "socialist realism" of the Soviet Union. It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topic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heory in 20th century and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or even in the history of art and culture in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5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威;;俄罗斯文学作品解读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5期
2 杜荣;;幻化世界——动物世界——人的世界——艾特玛托夫的象征作品对当代生态观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徐家荣,朱植华;论艾特玛托夫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陈慧敏;舒克申短篇小说创作中的艺术风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5 朱红琼;;“屋事”生非——兼谈《蜗居》与《交换》的对比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铁;;肖洛霍夫写真实的得与失[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2期
7 周明燕;论艾特玛托夫创作的伊斯兰文化渊源[J];国外文学;2003年03期
8 胡钺;;论艾特玛托夫笔下的儿童世界[J];文学教育(上);2009年12期
9 刘波;;西伯利亚作家阿斯塔菲耶夫[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辉辉;从艾特玛托夫到佩列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陈婧;论新时期外国文学史范式的建构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中南;苏联新闻体制形成与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洋;论特里丰诺夫小说中的“市侩现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徐生平;论拉斯普京小说中的道德突变[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马爱忠;重构的镜像[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颖;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拉斯普京[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李云贵;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生态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严晓慧;洗尽铅华见真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慧;阿赫玛托娃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阳漂;试论艾特玛托夫的生态悲剧意识与拯救意识[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兴锋;论苏联文学在苏联意识形态演变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6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8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