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革命来了——韩丁笔下的红色张庄

发布时间:2018-03-09 14:10

  本文选题:中国农村 切入点:太行山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948年,美国人韩丁来到太行山脚下的张庄,实地观察革命来了后的中国农村,并留下《翻身》这部纪实作品,展现以1948年整党为中心的农村风云变幻。韩丁笔下的张庄,既有地主申金河的倒下,也有新权贵王雨来的孳生,还有陈书记这样的共产党新型干部。作为观察者,韩丁尽可能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记载,但其中国革命同情者的身份,使他既在局外,又在局中。因此,当后世研究者挟更全面的历史认知与其碰撞时,历史的弹性和弧度或可意外呈现。借助韩丁的视角,
[Abstract]:On 1948, Han Ding, an American, went to Zhangzhuang, at the foo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to observe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after the revolution, and left this documentary work, "turn over", to show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countryside centered on the party consolidation in 1948. Both the fall of the landlord, the fall of the Shen Jin River, the breeding of Wang Yulai, the new powerful and powerful, and the new Communist Party cadres such as Secretary Chen. As an observer, Han Ding has left as many records as possible, but as sympathizer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Han Ding remains as an identity as a sympathizer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o that he is both outside and in the game. Therefore, when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researchers carry a more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cognition and collide with it, the elasticity and radians of history may be presented unexpectedly, and with the help of Han Ding's perspective,
【分类号】:K266;I712.0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公昭;;美国朝鲜战争战俘小说中的志愿军形象[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2 加藤嘉一;;国家实力看底层[J];领导文萃;2011年11期

3 周小英;;赛珍珠的《母亲》与萧红的《生死场》中中国农村形象比较[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于洋;;让生活的枝蔓朝着广阔的原野延伸——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管窥[J];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5 李静;;劳伦斯·美国·拉纳尼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2期

6 冯亦代;;第二代美国华裔的写作[J];读书;1993年02期

7 格·格林;士曾;;《文静的美国人》梗概[J];书摘;2003年09期

8 士曾;;阳谋纠缠爱情[J];书摘;2003年09期

9 陈柳玲;;于其所处历史文化背景中再读《嚎叫》[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哈旭娴;;厄普代克作品中的电影叙事[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属性流变 生存策略——文化解读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博;;后现代意识形态下遗失的美国梦——浅析琼·狄第恩的《向伯利恒跋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丹铭;;从史蒂芬·金获奖看美国文化背景下的通俗文学[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小明;;马克吐温对美国民族特性的重建 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萍萍;;从异族通婚看犹太文化的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彭思嘉;;逃避与追寻——论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之“跑”的双重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青根;;《贵妇人肖像》的一个命题[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10 黄开红;;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评嘉莉的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墟;《钻进美国》:家与国的困惑[N];文学报;2006年

2 刘苏里 (本报书评人);美国的“美”与“臭”:关于美国的新书扫描[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美国]沈宁;“迷失”美利坚[N];文学报;2006年

4 阮一峰;一部震撼美国人的阿富汗小说[N];协商新报;2006年

5 康慨;典型美国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钱江;十里店,历史永远记住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马小宁;本世纪中叶白人在美国将不再过半[N];人民日报;2008年

8 俞晓群;三本书,三个难忘的名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10 康慨;美国小子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永洪;发出自己的声音[D];厦门大学;2008年

2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3 周英丽;我欲我所应得:论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英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5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7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9 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美芹;在精神荒野中重建精神家园[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湘莲;赛珍珠的中国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丛道;独特的吉什·任:重构美国文化概念[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安娜;论洛琳·韩丝贝利戏剧中家的概念[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杨朝辉;《阿甘正传》主题的圣经原型解读[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5 董颖;《看不见的人》写作技巧与主题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和平;非洲人,,美国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苏翠英;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成长与困惑[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博;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喻指[D];厦门大学;2009年

9 关华;从《最蓝的眼睛》看无能的男人和隐形的女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伦莹莹;美国华人影视文本中的中国叙事[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8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88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