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拉金诗歌中的视觉化与空间化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18-03-09 16:55

  本文选题:菲利普·拉金 切入点:艺术作品 出处:《艺术百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素朴而深奥,平白而寓意深远,其创作手法往往集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充满现代化的生活气息。本文旨在探讨拉金诗歌中动态拍摄的视觉化叙述艺术以及诗歌中"漫游者"叙述所展示的现代城市文化空间。拉金突破了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运用"摄像式"叙述技巧,捕捉和记录客观现象,通过场景的连续跳动将景内人物、实物彼此连接,凸现了视觉化动态叙述效果。诗歌中的叙述者以一个漫游者的身份,用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内心感受,阅读着城市文化的空间景观。拉金强调诗歌的视觉动态效果,使得诗歌展现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空间。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as the most famous English poet, Philip Larkin's poems were simple and profound, plain and profound in mea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visual narrative art of dynamic shooting in Larkin's poems and the modern urban cultural space displayed in the narration of "rover". By using the "camera" narrative technique, the objective phenomena are captured and recorded, the characters in the scen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continuous beating of the scene, and the visual dynamic narrative effect is highlighted. The narrator in the poem acts as a rover. With unique visual angle,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keen inner feeling, he is reading the spatial landscape of urban culture. Larkin emphasizes the visual dynamic effect of poetry, which makes poetry show a vivid and organic regional cultural spac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罗斯金与莫里斯艺术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45)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561.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屈光峰;胡适的哲学史观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陈育德;灵心妙悟 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张传开;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张旭曙;西方哲学美学古代形式观念综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发云;;动画分镜头与影片情绪的把控[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罗翊重;;千年逻辑之争 终成合和之解——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根解析[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周勇;;中国教师的专业生活传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朱义禄;;儒家“成人之道”发微[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

本文编号:1589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89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