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贵妇的画像》: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

发布时间:2018-03-10 15:01

  本文选题:亨利·詹姆斯 切入点:《贵妇画像》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19世纪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内战的爆发使得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与观念等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学创作也相应表现出新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交相发展。亨利·詹姆斯就是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学创作巨匠,他的小说《贵妇画像》亦是该社会背景下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 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并遵循创作应忠于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理念。詹姆斯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妇女解放运动后所诞生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并敏锐地洞察到美国国民对欧洲文化盲目崇拜这一社会问题。现代主义文学则打破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将其关注点转移到世界的不确定性上。这种理念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詹姆斯对人物模糊性格的刻画和不确定叙述视角的采用上。詹姆斯又透过伊莎贝尔最终的回归象征性地实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创作理念的融合。 詹姆斯在《贵妇画像》中游刃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创作的空间,显示出他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
[Abstract]:In 19th century, the American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caused social unr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s lives and idea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literary creation has shown new features: realism and modernism intersected during this period. Henry James is this particular. The great writers of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period, His novel Portrait of the Lady is also a typical text in this social background. Realistic literature pays attention to the portrayal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s i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 and follows the idea that creation should be loyal to life and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 his novels, James succeeded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the new era born after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t also has a keen insight into the social problem of the blind worship of European culture by the American people. Modernist literature breaks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creation model. This ide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James' portrayal of the fuzzy character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use of uncertain narrative perspective. James' final return through Isabel. The integration of realism and modernism is realized symbolically. James's space of realism and modernism in the Portrait of the Lady reveals his accurate grasp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his keen insight into social problem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敏琴;亨利·詹姆斯的叙述角度论及其发展轨迹[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2 杨厚玲;詹姆斯与未来主义——《一位女士的画像》试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杨厚玲;再析依莎贝尔的回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吴彩亚;亨利·詹姆斯创作的文化心理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崔少元;结构主义与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J];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6 陈丽;;《女士画像》中唯美主义与道德的关系[J];国外文学;2007年01期

7 毛亮;;自由的重构:《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婚姻与自我[J];国外文学;2009年01期

8 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的欧美文化融合思想刍议[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9 代显梅;;痛苦·知识·责任——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结尾[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10 王跃洪;亨利·詹姆斯作品的艺术特点[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良彦;试析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自由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黎裕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沈艳;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精神追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晋;论小说《贵妇画像》的写作技巧[D];山东大学;2010年

5 顾冉;伊莎贝尔·阿彻尔—一位典型的詹姆斯式淑女的产生[D];山东大学;2010年

6 陈夜雨;论亨利·詹姆斯序言与文本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93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93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