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中的三种主要价值观解析
本文选题: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价值观 切入点:解析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最负盛名的小说,自1977年问世以来,迅速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之《飘》。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故事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本文尝试研究《荆棘鸟》中透露出的三种主要价值观,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Abstract]:Thornbird is the most famous novel ever written by Australian writer Colin McCullough, and it has been very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since it came out in 1977. Known as "gone with the Wind" in Australia, the novel begins 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with the heroine Meggie's love affair with Father Ralph.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later, at the end of 60s and early 70s,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life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process of the Clary family were narrated.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three main values revealed in the Bird of thorns. Hope to play a certain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
【分类号】:I61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小莉;;《荆棘鸟》中“罪”的思想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2 缪惠莲;;爱与忏悔——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悲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程敏;;人性与神性从对抗到和谐的演变——比较阅读《荆棘鸟》和《沃斯》[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赵佳丽;;《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裂变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缪惠莲;;爱与忏悔——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悲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2 万沛;;解读《荆棘鸟》中复杂的宗教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陈芳;;欲望与挣扎—《荆棘鸟》中的拉尔夫形象分析[J];文教资料;2012年15期
4 臧焱辛;;论《荆棘鸟》中神父拉尔夫的人格结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晓连;比较《荆棘鸟》与《呼啸山庄》的爱情悲剧[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丽军;超越规训权力[D];河南大学;2012年
3 史娟芝;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译者多重角色[D];湘潭大学;2011年
4 郭雪梅;透过形象解析天国之爱与世俗之爱[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祖莲,王荣富;生命的赞歌——解读《荆棘鸟》中戴恩的替罪羊形象[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立群;王瑾;;2 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化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赵佳丽;;《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格裂变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陈慧君;烙在胸口的红字和刺进胸膛的荆棘——浅论《红字》和《荆棘鸟》的寓意[J];济宁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5 陈秀敏;“人性”与“神性”的抗争——从《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看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王笑玫,张卫华;神坛上的牺牲——简析《荆棘鸟》中拉尔夫人性与神性的冲突[J];社科纵横;2001年02期
7 师华;《荆棘鸟》:野心与爱的悲剧——兼谈克洛德与丁梅斯代尔[J];唐都学刊;1999年01期
8 张忻波;《探险家沃斯》中的沃斯形象解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玲;;对简·爱性格的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温伟;;莫言与福克纳笔下的军人形象解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3期
3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洪俊;;《俘虏记》之二重性建构解析[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5 谭娜;;“旧瓶装新酒”——论安吉拉·卡特的《与狼作伴》[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金玲;杨敬伟;;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意象解析[J];作家;2010年08期
7 周文娟;;解析福克纳文学作品的种族意识倾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丽;;威廉·戈尔丁《蝇王》的主题解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窦晶;;浅析英语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10 姚尧;;隐藏在表象下的日本国民性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石云龙;;现代人价值观的折射——试评怀特笔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刘仪华;;魅力永恒的《圣栎树》——浅论莱斯·默瑞的创作风格[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乔;“为文学而改变”[N];文艺报;2007年
2 梁余晶;一扇了解澳洲的窗口[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杨鹏;谁给《哈利·波特》施了魔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胡;澳大利亚女作家获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记者 刘佳;《荆棘鸟》姊妹篇与国内读者见面[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王光林;他始终是个边缘人[N];文艺报;2007年
7 门荔荔(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版权代理部);缤纷的欧美经典绘本[N];文学报;2005年
8 唐晓渡;另一种征服,或人性的史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罗敏;不能承受的战争之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易晖(文学博士);“掘金时代”的传奇人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火思亮;内德·凯利与澳大利亚民族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红梅;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题材小说[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忻波;[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敏;解读布赖恩·卡斯特罗小说《候鸟》中澳大利亚华裔的文化身份和生存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颖;朱迪斯·莱特诗歌论[D];安徽大学;2007年
6 殷玮;[D];苏州大学;2004年
7 刘苹苹;生态批评视角[D];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
8 宋筱蓉;[D];安徽大学;2003年
9 王丽萍;从激进到反思[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陈岳红;从计算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莫里斯·格斯特》和《乔治一家的妻子》[D];西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7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9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