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海明威小说《战地钟声》人物特色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3 04:14

  本文选题:海明威小说 + 著名小说家 ; 参考:《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20期


【摘要】:正《战地钟声》又名《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40年。这部小说的背景是西班牙的内战,不仅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同时也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被称之为海明威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是其代表作。在小说《战地钟声》中,罗伯特·乔丹是海明威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主人公,但是在文学界却较少有相关专题对其进行评论。在一些综合性的评论中也是仅仅给他配以反法西斯英雄的头衔,很少从更为全面的视角给予重视。
[Abstract]:The Battle Bell, also known as "who tolls the knell", is a novel by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 Hemingway, published in 1940.The background of this novel is the Spanish Civil War, which is loved not only by American readers, but also by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regarded as one of Hemingway's most classic novels and its masterpiece.Robert Jordan is a very important protagonist of Hemingway's stories in the novel "Field Bell", but there are few related topics in literary circles to comment on it.In some comprehensive comments, he was only given the title of anti-fascist hero, with little attention from a mor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部;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敬;;作品与人生的纠结——也谈作家海明威的妇女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能维;;论海明威笔下的新女性形象[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周杰;;简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楫;;海明威和《丧钟为谁而鸣》[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亚玲;加鹏飞;;论海明威在作品创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摹[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6期

2 李清华;黄亭匀;杨燕团;;勃瑞特——《太阳照常升起》中一位典型的新女性形象[J];海外英语;2010年09期

3 刘琰;王雪晴;;不能省却的八分之七——海明威《一日的等待》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3期

4 毕会英;温海涤;;浅析《长腿爸爸》中的新女性形象[J];作家;2011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林;海明威作品中的两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桂玉;双性视角作家海明威[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2 郑汉生;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J];求索;2003年02期

3 隋燕;没有女人的男人──也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4 卢亚林;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发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培德;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J];文史哲;1980年02期

2 平颖;海明威小说的叙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3 李迎丰;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克冰;海明威小说艺术点滴谈[J];语文学刊;1987年03期

5 戴桂玉;戴桂玉;;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6 钟进平;略谈海明威小说中的“勇气”[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7 夏春红;;《老人与海》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兼论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J];理论学习;2006年07期

8 王立昌;;《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9 洪爱云;王新伟;;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义[J];飞天;2009年10期

10 王宁;试论海明威小说创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蔡志明;暴风雨中的遐想[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刘玉琴;面对灾难,文艺界迅速出击[N];人民日报;2008年

4 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孙槞;丧钟为疯狂而鸣[N];文汇报;2009年

5 安武林;青春校园里最浪漫的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九陆;“够用”取代“优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宋逖;所有聆听苍老的耳朵皆为天涯游子泪[N];音乐生活报;2010年

8 李希光;以平民视角深入读者灵魂[N];中华新闻报;2003年

9 唐翰存;生态文学的道德观[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俭;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小说评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家盛;海明威小说的绘画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俞成俐;海明威作品的意象及其关系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葛婧;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海明威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磊;论海明威小说中对话的视觉化效果[D];西南大学;2013年

6 薄宁;海明威早期创作中的印第安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蒋珊珊;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海明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张金莲;简洁与重复——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D];云南大学;2010年

9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邱亚娇;论海明威笔下的非洲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2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42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