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12:21

  本文选题:原型批评 + 原型叙述方式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摘要内容:本文就《愤怒的葡萄》中的大量圣经原型进行探讨并阐述。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文学批评应该将文学、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包含在内,发挥整体性优势;应该借助特定的文化语境,深入分析作品中的原型,从而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深入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 在第一部分,论文简要总结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情况,进而选取从原型批评角度分析该作品。然后简要介绍了原型批评理论和运用原型批评分析《愤怒的葡萄》的可操作性。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章。在这部分里,论文分别从圣经典故,叙述方式圣经原型和圣经母题原型三个大方面详细论述了该作品。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简要概括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并指出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更好的研究和探索。
[Abstract]: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xpounds a large number of biblical archetypes in Grapes of Wrath. According to Frye's archetypal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should include literature, culture, history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overall advantages. In order to truly grasp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work.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part deeply analyzes the biblical archetype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rst part, the thesis briefly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novel, and then analyzes the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Then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rchetypal criticism theory and the maneuverability of using archetypal criticism to analyze the Grapes of Wrat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nclud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In this par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is work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 biblical allusions, narration modes, biblical archetypes and biblical motif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academic value,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for bett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祥峪;;《愤怒的葡萄》与美国1930年代的大平原沙尘暴[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3期

2 苏焕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圣经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罗首元;;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实——对《愤怒的葡萄》之多角度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4 顾悦;;西方传统中的原型批评与安徒生童话的圣经原型[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岳晓旭;;哈姆雷特中的圣经原型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田地;;《简·爱》之原型解读[J];华章;2011年20期

7 赵文琼;;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红字》中的人物形象[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珊如;;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社会责任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超凡;;《欢乐之家》的圣经原型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寒木;斯坦倍克有多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郑艳;气候移民的警示[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f^;小说的深度取决于感情的深度[N];人民日报;2005年

4 王雯;译文社推出美国畅销书《伊甸之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关系是解读中国的入口之一”[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孙京平;上译社冷推《伊甸之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孙惠柱;车车车,变味的美国梦[N];南方周末;2011年

8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愤怒的葡萄》圣经原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高君书;《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鞠清华;原型批评视阈中的《愤怒的葡萄》[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雪莲;《伊坦·弗洛美》的圣经原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吴丽;从“我”到“我们”——论《愤怒的葡萄》的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树红;《赎罪》中的圣经原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慧;生态批评视角下《愤怒的葡萄》的和谐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王莹莹;论叙事视角对《愤怒的葡萄》主题深化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晓;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钟毅;从圣经原型理论解读《人树》[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5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