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梭罗的宗教观及其《瓦尔登湖》
本文选题:梭罗 + 《瓦尔登湖》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基督教文化奠定了《瓦尔登湖》的精神结构与话语系统。梭罗采取了不同于教会所宣讲的修行方式,那就是以看似世俗的方式不断体验、感受和接近神圣,这使他的神圣性体验超越了教会,超越了同时代的宗教工作者。对死亡的关注和罪恶的反思,是梭罗的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充分体现,其深广而执着的救赎意识更是将这种文化精神推向了极致。在梭罗看来,一个把握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人,在世俗社会中同样可以"复活"并获得"新生",世俗社会亦将变成天堂。梭罗的生命之旅也就是朝圣之旅,其散文巨著《瓦尔登湖》只是"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
[Abstract]:Christian culture laid down the spiritual struc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Walden Lake. Thoreau took a different way of practice, which is to experience, feel and approach the sacredness in a seemingly secular way, which made his divine experience transcend the church and beyond the religious workers of his time. The concern for death and the reflection of sin are the full embodiment of Thoreau's Christian cultural spirit, and his deep and persistent sense of redemption has pushed this cultural spirit to the extreme. According to Thoreau, a man who grasps the spirit of Christian culture can also be "resurrected" and "reborn" in the secular society, and the secular society will also become heaven. Thoreau's journey of life is a pilgrimage, and his proses, Lake Walden, are just reports from the pilgrimag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JI35)
【分类号】:I712.0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从梭罗看人与自然的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3 季涛频;;绿色设计诗意内涵研究[J];包装工程;2012年14期
4 刘莹;丁培娇;杨宇彤;;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读梭罗《瓦尔登湖》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5 陈文;;英语双关的模糊修辞美[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王明娥;;从《瓦尔登湖》看当今生态危机的解决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7 方丽;;自然与城市的歌手——论惠特曼的人文自然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陈星伊;;论《瓦尔登湖》翻译中的陌生化与译文的和谐性——以徐迟译本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9 郜书锴;;“报纸消亡论”的再考察——生态批评的视野[J];东南传播;2010年09期
10 武云;;梭罗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大视野;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4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王圣礼;论环境法律主体与客体[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方金;中国农业伦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孙悦;动物小说——人类的绿色凝思[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冯溪屏;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国利;论道家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伟;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运动(1890—1920)[D];西南大学;2011年
3 乔金果;身体与身体美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隽莹子;论文学镜意象中的“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周密;论海子诗歌中的西方资源及其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菲;幽栖,现代语境下女诗人的生存方式[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党阳;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童话[D];苏州大学;2011年
8 洪娜;英译汉语篇连贯重构的功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茜;试论《苏醒的大地》三部曲的自然与文明之关系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海琴;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试析梭罗矛盾的自然观[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水红;;试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基督教影响[J];文史博览;2006年24期
2 王淑霞;梭罗和隐逸的《瓦尔登湖》[J];世界博览;2005年04期
3 张建国;梭罗《瓦尔登湖》的语言风格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张群芳;《瓦尔登湖》的生态意蕴[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5 张伟;;《瓦尔登湖》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8期
6 卢凌;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翁德修,毕丽君;论《瓦尔登湖》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周金萍;;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教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唐志钦;;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生态理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杜新宇;;论梭罗《瓦尔登湖》中的《四书》引文[J];作家;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郝雁南;董桂君;;《圣经》基本词汇漫说[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杨晓宁;;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传统主义批评解析《瓦尔登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尧;;论奥尼尔《诗人的气质》和《更庄严的大厦》中错位的拜伦式想象[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子清;;美国莫纳诺克新田园诗[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韦清琦;;用生命铸造的生态经典——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8 段风丽;;论《克丽斯德蓓》的宗教主题及其来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颖果;;汉纳·韦伯斯特·福斯特的书信体小说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春培;静湖之思[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2 杨灏;一生中的一本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新疆 晨颖;瓦尔登湖的魅力[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4 句承蜩;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吴锡平;大地上的阅读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於可训;难得宁静[N];文艺报;2011年
7 止庵;怀特和他的塞耳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王杨;聚焦“日记文学”[N];文艺报;2011年
9 申海 书评人;繁花满眼,平淡满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杨舜涛;《圣经》对文学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霞;《圣经》“诗歌书”的文学特色及其文本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4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程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静;歌德艺术观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乾坤;乔治·斯坦纳的“悲剧衰亡”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粹;诗意栖居之梦[D];海南大学;2011年
2 陈政武;《瓦尔登湖》和梭罗的生态伦理解读[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迪;《瓦尔登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再现[D];郑州大学;2005年
4 金涛;梭罗自然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琴;现实主义者梭罗[D];安徽大学;2011年
6 徐玉红;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中自然观的儒家渊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段爱兰;《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朝圣[D];山东大学;2011年
8 方澜;梭罗文学风格探析及其成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10 冯翠娥;超越悖论—析梭罗的生活实验[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9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6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