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层级文本序列看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本文选题: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 + 变迁 ; 参考:《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的演变,并不是在某个单一的文本层级上展开的,而是在"多层级文本序列"以及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的相互关系之间建构起来的。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受到特定社会条件及历史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构成了福斯特中国形象变迁的重要原因。在福斯特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变迁过程中,这些不同层级的文本序列之间构成了一种生产性关系,推动并且巩固着福斯特在中国的形象建构。福斯特在中国的声誉,受益于其在中国的形象建构中所具有的多层级文本序列的建设性对话关系。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Foster's image in China is not carried out at a single text level, but is constructed between "multi-level text sequences"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text sequences.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text sequences is influenced by the ideology under the specific social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context, which constitute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Foster's image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of Foster's Chinese image,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text sequences form a productive relationship and promote and consolidate Foster's image construction in China. Foster's reputation in China benefits from his constructive dialogue in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苑辉;论E.M.福斯特的小说理论[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泓;“老水手”的漫长旅程——从文学视窗中看人类生态意识的衍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陈洁;论福斯特小说的电影化[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4 汪祚民;《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陈庆生;;《红楼梦》与《名利场》中两位“女强人”形象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展素贤,荣丽;被禁锢的心灵——查尔斯·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监狱意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韩加明;英国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理论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朱影;回眸女性小说的兴起[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顾蓓;圣母崇拜的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文慧静;从《印度之行》看爱·摩·福斯特的思想文化观[D];浙江大学;2002年
3 张虹;悲怆而奇美的女性精神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峻;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丽敏;从兽性到阴影——对《蝇王》的原型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丁兆国;戏拟与复调的寓意[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杜波;历史与情感的变奏——沈从文小说文体论[D];青岛大学;2003年
10 徐晗;《论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英年;;苏俄禁书成了中学教科书——《古拉格群岛》命运之变迁[J];同舟共进;2011年08期
2 邹心胜;;“瑞普·凡·温克尔”的历史书写[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3 杨艳;;童话改写的伦理关照——以“灰姑娘”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陈红;;《德伯家的苔丝》的叙事视角[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梅娴;;从妖妇到新女性——试析嘉莉形象之变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永义;从三个约翰到两个迈克尔:美国文坛变迁侧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祁静;回家路上的征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伟;《押沙龙,押沙龙!》中闯入者形象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3 田军;蕉风脱神秘化的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龚玲;从时空变换看女性沦落[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3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0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