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反传统的创新艺术形式探索
本文选题:新小说派 + 萨洛特 ; 参考:《文艺评论》2014年11期
【摘要】:正二战后的法国,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观念和文学方法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种探索性的理论、竞相标新立异的作品、不容分说的自我标榜、一切从我开始的自信,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法国文学活力与混乱同在,希望与担忧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文学界诞生了的一支新的小说创作流派,即"新小说派"。主要代表是以罗伯—葛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马格丽特·杜
[Abstract]:In France after World War II,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values and literary ideas and methods. All kinds of exploratory theories, creative works, self-assertive and self-assertive from me, have caused the vigor and chaos of French literature after 1960s, hope and worry coexist. In this case, a new genre of novel creation was born in French literary circles, that is, "New Fiction School".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are Iroberg-Glier, Natalie Sarot, Michel Buttore, Claude Simon, Marguerite du.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永忠;;新小说派: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了吗?——评《新小说派研究》[J];法国研究;1987年04期
2 杨亦军;新小说中的理性主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杜莉;后现代主义与新新小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杨亦军;新小说创作的现代理性主义特点[J];法国研究;2001年01期
5 陈秋红;新小说“新”在哪里?[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佑周;突破、创新与留恋——论新小说派对写实主义的超越[J];理论与创作;2004年02期
7 陈为;;论新小说的技术美学特征[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娜塔丽·萨洛德 ,刘麦生;《怀疑的时代》论文集作者自序[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3期
9 郑若麟;从《窥视者》看新小说的实质[J];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03期
10 江伙生;论新小说派[J];法国研究;198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孙圣英;罗伯—格里耶与“新小说派”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余中先;我译法国新小说[N];文艺报;2011年
3 王干;盛满水意和诗意的土地[N];文学报;2006年
4 余中先;阿兰·罗伯——格里耶之妻的私人日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萧平;他唯一确定的思想就是怀疑[N];文学报;2008年
6 王杨;聚焦“日记文学”[N];文艺报;2011年
7 李建军;要把真经度与人[N];学习时报;2007年
8 ;“萨特加缪的时代已过去了,我只是一面鼓”[N];东方早报;2009年
9 王洪波;春风吹来新的阅读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圣英;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天红;《沙岸风云》与新小说在文体风格与叙事技巧上的靠近和偏离[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党风霞;为了一种新小说[D];辽宁大学;2011年
3 曹丽莎;空间理论视域下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速;公路边的如画风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晓青;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婷;浅析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作品[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5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8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