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雨王汉德森》追寻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11:28

  本文选题:索尔·贝娄 + 《雨王汉德森》 ; 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索尔·贝娄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雨王汉德森》被认为是其优秀作品中最乐观的一部。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通过对汉德森的追寻历程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摧残。在汉德森离开美国之前被生存两难处境困扰着:向往生活的秩序和意义,却只发现混乱和无意义。但是汉德森坚持在濒临崩溃的世界上徘徊着寻找生命的立足点。本文从追寻主题细致阐释与解读《雨王汉德森》中作者所关注的现实与人生的真谛,进一步分析了汉德森在非洲的物质上及精神上的旅行,以及在他性格转变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追寻的历程。
[Abstract]:Saul Bellow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s. His masterpiece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optimistic of his excellent works. Saul Bellow's novel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reveals the devastation of the material world to the spiritual worl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Henderson's pursuit process. Before Henderson left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beset by a dilemma of survival: longing for the order and meaning of life, only to find it chaotic and meaningless. But Henderson insists on wandering in a world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in search of a foothold in life. Based on th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Henderson,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Henderson'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travel in Africa. As well as in his personality chang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rsuit of the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平;;《白鲸》主题意义的三种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晓珊;;Robert Frost and his Poem The Way not Taken[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4 王新春;康春艳;;浅论希斯克厉夫的“笑”——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梁婷;;《最蓝的眼睛》之佩科拉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王莉;张瑞;;简·爱与苔丝——两种性格,两种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雒应儒;;心灵的家园:灯火阑珊处——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王志明;;试论《苦舟子咏》中老水手的感情解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汪小英;;哈克贝里·芬与汤姆·索亚形象鉴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杨丽;;《红字》中奇林沃思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翟新田;;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上扁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素青;加里·斯奈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哲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易艳萍;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9 江玉娇;T.S.艾略特“秩序”理论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霞;《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生存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素华;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中的困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慧;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崔在龙;英语专业自考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培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倩;另一个“哈姆雷特”[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鲁淑兰;从拯救到灭亡:《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认同与补偿[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梁波;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6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86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