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跨文化重构之下的意义生成与演变轨迹——中国式的阿拉伯文学史

发布时间:2018-06-29 04:57

  本文选题:跨文化重构 + 中国阿拉伯文学史 ; 参考:《外国文学》2013年0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进行线性脉络轨迹的梳理和形态种类的分析,在跨文化重构的观照下,探析意识形态、文学史观和主体介入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旨在对今后阿拉伯文学史的中国式书写有所裨益。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near trace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forms, this paper explores ide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reconstruction. The 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ject on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literature in China are intended to benefit the Chinese writing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literatur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11YJA752002)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长安;论外国文学译介在十七年语境中的嬗变[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朵宸颉;;阿拉伯互联网体验诗中的文化思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庆华;曾东京;;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严晓江;;胡适与梁实秋译莎[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林丰民;阿拉伯现当代文学中的东西方文化问题[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丁淑红;辐射与吸纳——考察“莱拉和马杰侬”的故事在阿拉伯文学和波斯文学中的不同境遇[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6 冯宪思;康进慧;;倭马亚时期和阿拔斯时期的诗歌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5期

7 冯宪思;;李白与艾布·努瓦斯饮酒诗歌写作风格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1期

8 劳凌玲;;阿拔斯王朝的文艺繁荣[J];东方论坛;2013年05期

9 张宇波;吴格非;;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晓丽;;试论文学翻译中的功利主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朵宸颉;阿拉伯诗坛新生代:追求自我实现的“边际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卫国;互动中的盘旋[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萍;高罗佩及其《狄公案》的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陆怡玮;“思想式写作”造就的得与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古兰经》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吴春兰;论中国当代文学生成中的“苏联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荣广;改写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宋明平话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忠兴;描述翻译研究的系统方法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良;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选择与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媛媛;弗吉尼亚·伍尔夫之中、日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丁万花;《古兰经》叙事模式初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汪浩;《培根论说文集》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巧光;俄苏文学作品蒙古文译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四新;;元叙事与跨文化重构的文化悖论——以百年来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80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80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