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混沌的可能世界与现代“人”形象
本文选题:认知诗学 + 可能世界 ; 参考:《国外文学》2013年03期
【摘要】: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为文本提供一种"多世界模式",据此理论可对叙事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进行分析与阐述。毕肖普的诗《人蛾》暗含着丰富的可能世界,本文尝试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该诗中的可能世界与诗学文本的关联,梳理诗中的可能世界的通达性与精神混沌世界中的现代人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theory of "possible world" in cognitive poetics provides a "multi-world model" for the text,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gnitive proces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narration can b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Bishop's poem "Man moth" implies a rich possible worl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theory of possible world to analy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ssible world and the poetic text in the poem. Com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possible world in poetry and the modern man in the spiritual chaos world.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JA75200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109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新军;;可能世界叙事学的理论模型[J];国外文学;2010年01期
2 王艳华;杨俊峰;;穿越现实炼狱的精神游走——论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现实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3 吕雨竹;张捷频;;现代性危机批判与生态诉求——克莱齐奥《乌拉尼亚》的双重意蕴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4 王江;刘立辉;;宇宙之轴:T.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5 乔占元;;丘特切夫抒情诗中的混沌世界[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兑艳霞;;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模型与《宠儿》的叙事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2 孙婧;周才庶;;电影《功夫熊猫》中的可能世界建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郑晓岚;;可能世界理论视角下《雨里的猫》中美国太太的心理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纪秀明;;论阿特伍德《别名格雷斯》的复调叙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2期
5 卢菊梅;;论勒·克莱齐奥叙事的边缘性与异质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6 马晓华;;论俄罗斯后现代女性作家写作风格特色[J];作家;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文静;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梦境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剑;;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J];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2 李彬;;如何认识道德生活的困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严启刚,杨海燕;《启蒙的辩证法》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刘立辉;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引语解读[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5 杨俊峰;中加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成分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在春天上路:去寻找一位伟大的童话作家[J];时代风采;2005年04期
2 何卫;小说虚构和可能世界[J];国外文学;2001年01期
3 ;神话是对超自然关系的冥想[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5期
4 袁筱一;;我目光下的你还在吗?[J];书城;2006年06期
5 祖利军;;《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J];中国外语;2008年04期
6 渠海霞;孟永超;;无处为家的现实世界——解析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文萍;吴小稳;;认知诗学视角下《晨歌》中的隐喻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班超;;给生活加上标点[J];时代青年(哲思);2011年07期
9 刘慧;王晓燕;;论《红字》中的表现主义特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温恕;;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现实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士林;;文学批评的终结[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鸣雁;;矛盾与迷茫的重合——再析《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蔡宏;;从正冈子规的“写生”重新认识俳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敏;;日式虚无美的极致——读川端康成《雪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卢德平;;论《创世纪》中的言语行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书评人 李颖妮;两个现实世界中的小女巫[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刘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到真实的幻想里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刘成富邋江蕾;穆勒法:法国新一代童话大师[N];文艺报;2008年
4 于国君;来自俄国的《超女》与《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覃里雯;哈里·波特:在魔法的真实中历险[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陶澜 (《北京青年报》文化版编辑);看那些非虚构照进现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军;《哈利·波特》:畅销书难成经典?[N];文艺报;2005年
8 齐园;《午夜的孩子》——重新认识历史[N];文艺报;2006年
9 王瑞琴;讲述成长[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张闳;曼古埃尔的镜中奇遇记[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世丹;库尔特·冯内古特对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及其新历史主义倾向[D];厦门大学;2002年
2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烨静;想象与现实中的穿梭者[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2 赵艳敏;审视现实的“第三只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宁宁;幻想与现实之间:对E.B.怀特三部幻想文学作品的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4 翁碧琼;诗歌情感的体验化[D];厦门大学;2009年
5 江锦年;薇拉·凯瑟前期拓荒小说中的理想和现实[D];武汉大学;2005年
6 黄铃;约翰·济慈颂歌中的两个世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方军;自我的历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丁玲玲;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的善与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徐坤;从对“生”的追求到“共生”的升华[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邱俊敏;Gnomon:乔伊斯《都伯林人》中从未知到获知的隐喻[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05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0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