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三类线性时间叙写
[Abstract]:Linear time narration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narration. The linear time of text writing can be divided into dynasty chronology, generation time and character age. The three points are clear and can not be traced back. In the Classical text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re is no clear indication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time mark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even more consciously blurred and weakened, eliminating the three kinds of time marks, and starting with a flashback. Many times in the passage, the sequence of time changes. However, the three types of time marks are indeed included in the two books, not detailed,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and repeated proof,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three kinds of time marks in the two texts and the related errors in the past two books, and compares the narrative skill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time marks one by one.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406)
【分类号】:I106-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石;;中国古典家庭小说的三种历史时间形式[J];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牛文君;叶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尔与道家语言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健;;不过是命运的玩物——命运观在罗密欧身上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伊迎;;化功大法——评后结构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申屠云峰;;米勒的翻译伦理观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刘晨阳;;《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悲剧——基于作者以及女主人公紫姬与薛宝钗的相似性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8 张世英;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徐珂;;解构论对传统哲学语言观的消解[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彩飞;;从与谢野晶子和她的《乱发》看女性的吟唱[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松林;;声音制作技术的发展与嬗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仰海峰;;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林超群;;探析海神信仰所折射出的人海关系——基于妈祖、波塞冬的比较研究[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婷婷;《源氏物语》与《长恨歌》的比较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颖娜;论《紫式部日记》中紫式部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11年
7 舒杨;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孟雷;胡塞尔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郭磊;维柯诗性智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石;论《水浒传》具体性描写的话语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韩石;家庭小说之家庭:幻象·性格集合·时空体[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贤淑;;哀物论:不可忽略的真诚——以《源氏物语》为例[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2 代菁;;《源氏物语》中悲剧的女性形象之我见[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3 邵永华;;《源氏物语》与平安文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蕊;;浅谈《源氏物语》中浮舟的悲剧命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林文月;;千载难逢竟逢——《源氏物语》千年纪大会追忆[J];书城;2009年06期
6 何熠楠;胡志伟;王玄理;;浅谈《源氏物语》在后世的传播情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杨芳;;《源氏物语》英译本特点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芳;;《源氏物语》主要英译本及翻译特色[J];日本研究;2010年02期
9 王玲;;死亡在《源氏物语》构成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源氏身边的女性死亡为视点[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10 王玲;;试析《源氏物语》中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志虹;;日本古代文献中的“なさけ”——《源氏物语》之前的用例考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继中;;于破灭中寻觅自我——《源氏物语》主题思想论[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3 姚继中;;《源氏物语》与唐代变文、传奇之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4 叶舒宪;李继凯;;光·恋母·女性化——《源氏物语》的文化原型与艺术风格[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5 赵连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源氏物语》将迎千岁华诞[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记者 金鑫;12位学者联手译现代改编版《源氏物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钱铮邋刘赞;石山寺踏访《源氏物语》,魅力千年探缘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特约记者 戴铮;《源氏物语》一千岁,几代大师深受其惠[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戴铮;千年的源氏 千年的物哀[N];东方早报;2008年
6 记者 陈熙涵;《新源氏物语》中译本推出[N];文汇报;2008年
7 邸永君;人民币图案的选择思路应有所更张[N];北京日报;2006年
8 竺家荣;《天上红莲》:超越千古的人间情爱物语[N];文艺报;2012年
9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 徐忆农;昴——古字“新”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吉林大学;2013年
2 吴松梅;《源氏物语》的家族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燕;中国读者对《源氏物语》的鉴赏[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3 三浦由利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岳小冬;论《源氏物语》中的私通事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陶毅;《源氏物语》<须磨>卷和歌中的月亮意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宁恺;《源氏物语》中蕴含的风雅余情[D];东华大学;2013年
7 唐菊芳;对《源氏物语》中女主人公出家问题的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8 杨乐;《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D];苏州大学;2009年
9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琦惠;历史的实态和物语的造型[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3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