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聂华苓长篇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从《桑青与桃红》到《千山外,水长流》

发布时间:2018-09-06 16:07
【摘要】:著名华文女作家聂华苓的两部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和《千山外,水长流》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名篇巨作。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寓意、身份认同的隐喻乃至小说结构特征三个方面都呈现出作者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意蕴:不同时期对中国形象的表征;家国认同的转变及作者对海外华人身份及作用的重新认定。
[Abstract]:Nie Hualing's two novels, Sangqing and Peach Red, and beyond Qianshan, are famous works in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The two works show distinct and uniqu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three aspects: the moral of the characters, the metaphor of ident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change of family identity and the author's reconfirm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dentity and rol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批准号:11&ZD111)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捷;聂华苓小说创作之社会文化心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王晋民;;论聂华苓的创作[J];文学评论;198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蓉;漫漫寻亲路 悠悠寻根情——评析《千山外 水长流》主人公的美国之旅特殊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伍晋巧;;浅论聂华苓小说创作中的常与变[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10期

3 邹黎;;浅论《千山外,水长流》中的逃亡主题与寻根主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5期

4 王勋鸿;;国族寓言与女性主体建构: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的离散和流亡主题[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黄志杰;钱如玉;;聂华苓小说的意象运用[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芳;探索和归属:聂华苓价值观的转变[D];汕头大学;2011年

2 仲昭阳;流散语境中的母国记忆[D];江南大学;2011年

3 黄志杰;对生命本质的执着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骆丽;张爱玲与聂华苓后期小说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丽军;聂华苓创作的文化心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季永洲;万水千山总是情[D];南昌大学;2008年

7 许彩兰;在逃离与追忆中寻找[D];暨南大学;2012年

8 宗妤;移民文学译介中的杂合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万成;谈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的象征意蕴[J];语文学刊;1988年01期

2 李江;;聂华苓短篇小说艺术特色探析[J];才智;2011年24期

3 高伟光;;泰华文学与泰国华人的身份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洁;试论聂华苓的小说创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李洁容;走自己的道路——试评聂华苓的两部长篇小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唐洁;;永恒的土地情思——论赛珍珠《大地》的土地文化意蕴[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熊国华;;评海外华人家庭散文《爱的庄园》[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张曦文;;百世门风[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年06期

9 唐洁;;永恒的土地情思[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邹智勇;菲利浦·罗斯小说的主题及其文化意蕴[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柳泳夏;;“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仲;请以更多的热情关注海外华文文学[N];文艺报;2008年

2 赵平(泰国);萦绕双重情结的泰华文学[N];文学报;2005年

3 沈胜衣;恺蒂与南非,陌生的熟悉[N];文汇报;2007年

4 邓齐平;海外华人文学显示出独特魅力[N];文艺报;2002年

5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N];文艺报;2008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文化复兴”不等于否定现在 也不是重复历史[N];南方日报;2010年

7 郭英剑;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8 本版采写 潘小娴;在现实与梦想冲突中张扬人性[N];信息时报;2003年

9 梅明;美华裔:书写唐人街历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石一宁;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在香港成立[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学芬;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D];河南大学;2013年

3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朱玉宁;彼得·谢弗总体戏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6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8 刘立娟;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Wirat Naraniratsai(张伟锋);泰华文学的特征与文化意蕴[D];华侨大学;2007年

2 周淑瑾;於梨华文学作品与海外华人的再社会化[D];福州大学;2002年

3 吴光日;“以智慧治理家务的巧媳妇”故事之类型及其文化意蕴[D];延边大学;2013年

4 杨燕;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非常态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苏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时间观念的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韩文霞;论於梨华作品中“根”的意识[D];西南大学;2006年

7 罗丽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英;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D];兰州大学;2007年

9 孙敏;异质文化语境下的身份书写[D];延边大学;2007年

10 黄志杰;对生命本质的执着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6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6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