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自我在“他者”中迷失:《蝴蝶君》中的人物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8-09-06 13:09
【摘要】: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著名戏剧《蝴蝶君》主要探讨了在东西方文化视域和同性恋亚文化形态下男女主人公力图建构主体身份的历程,男主人公伽里玛作为一个在西方社会里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上都屡次受挫的弱者,企图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东方亚文化中重建自己丢失的主体身份;而女主人公宋丽玲作为以异性恋为合法婚恋礼俗社会形态下的一名同性恋者,为了逃避被否定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力图通过计谋挑战"他者"语境和身份来实现自己身份的认同。这两种以"他者"为主要观照语境的身份建构策略注定会导致身份更加迷失甚至会使人性扭曲,因而招致不可避免的悲剧发生。
[Abstract]:Chinese American playwright Huang Zhelun's famous play, the Butterfly King, mainly discusses the course of the protagonists and heroines trying to construct their subject identity in the cultural horizon of the East and West and in the form of homosexual subculture. As a weak man who is frustrated in his career and love repeatedly in the western society, the hero, Garema, attempts to rebuild her lost subject identity in the oriental subculture, which takes the western culture as a reference. Song Liling, the heroine, as a homosexual in the form of heterosexual marriage and customs, to escap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being denied and marginalized. The author tries to achieve his identity by means of tactics to challenge the context and identity of the "other". These two kind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other" are bound to lead to the loss of identity and even the distortion of human nature, thus leading to the inevitable tragedy.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
【基金】:武汉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R201107)
【分类号】:I71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周丽;许锬;;存在于变化——从《安乐乡的一日》看华人身份的追寻[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赵山奎;拉拉:反抗卑贱——析《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J];俄罗斯文艺;2002年05期

3 李燕;;异质文化中的身份建构——从叙述者“我”的出场与缺席看严歌苓小说的创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吴华;徐学清;;七一侨耻——试论《大汉公报》对华人身份建构的思索(1923-1947)[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3期

6 樊鹏;;美国黑人文学中的身份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朱海燕;;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从电视广告看大众文化中的女性角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刘宝强;高莉莉;;《一个叫亨利的名人》中的身份建构主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吴羽;姚燕;;“国”与“家”的联接——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10 刘江;;自传叙述评论与身份建构取向——《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父型形象管窥[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斐;;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向平;;宗教组织及其适应型认同模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协调功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4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冯剑侠;;“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Donald L.Horowitz;;身份建构中的宗教与族群:互斥的还是重叠的?(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9 盖琪;;中国电视文艺公共性的困境与展望[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兵娟;;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许章润;民族国家法权安排的时空意象[N];法制日报;2008年

2 楚天舒;从“武汉高度”到“武汉共识”[N];湖北日报;2006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N];文艺报;2007年

4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 景海峰;重新定位儒学:从书本走向生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林金华邋张琳琳;以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变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刘泽民;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建构[N];文艺报;2005年

7 程小牧;美国往事与集体记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杨小兰;艺术可教吗?[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文学作品中的奇卡纳身份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2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p鷓,

本文编号:222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