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牧歌发展之“源”与“流”——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悠久的文学传统

发布时间:2018-09-07 06:56
【摘要】: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图斯的11首田园诗(Idyllen)兼具拟曲性与隐喻性,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其基础上发展创作10首牧歌(Eklogen),独尊隐喻性,牧人隐喻诗人,牧歌成为一种"诗学反思"。文章把这些诗歌作为牧歌发展之"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三大作品;以维吉尔为典范的意大利作家桑那扎罗在1504年出版的小说《阿卡狄亚》,"阿卡狄亚"隐喻现实并成为一个永恒的象征;以忒氏为典范的德国诗人格斯讷在1756年出版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美化的田园风光为田园诗正名;德国诗人普拉滕在1834年出版的《牧歌与田园诗》,深化忒氏的丰富描写与维吉尔的"诗学反思",既是三段式发展的结束也是新起点。
[Abstract]:Theocritus'11 pastoral poems (Idyllen) are both imitational and metaphorical. On the basis of this, Vergil developed the creation of 10 pastoral songs (Eklogen), with unique metaphorical character. Herdsman metaphorical poet, pastoral poetry has become a kind of "poetic introspection". This article regards these poems as the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songs, and analyzes three major works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Zanzaro, an Italian writer modelled on Virgil, published his novel Arcadia in 1504, which metaphorically symbolizes reality and becomes an eternal symbol. Gersner, a German poet with Tesch as a model, published Pastoral Poems in 1756. In 1834, the German poet Praten published Pastoral songs and Pastoral Poems, which deepened Tesch's rich description and Virgil's Poetics Reflections, which was the end of the three-stage development and a new starting poi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皓明;不光彩的赋闲[J];读书;1994年06期

2 菲利普·罗斯;罗小云;;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3 ;环球采风[J];今日国土;2004年Z1期

4 罗晓颖;;牧歌中的“鸿蒙初辟”之歌——维吉尔《牧歌》第六首31~40行的哲学意蕴分析[J];求是学刊;2010年02期

5 原帅;;论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牧歌”观[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6 宋德发;;美国乡土文学的三种书写[J];求索;2007年02期

7 赵国柱;;从梦境到现实——谈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对西方传统牧歌的解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承教;;自然哲人:帕里努鲁斯的身份[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9 伍燕凌;但丁[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4期

10 姜士昌;;欧洲田园诗歌溯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亚娟;;维吉尔史诗中的“人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永海;追寻遥远的牧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洪庆明;女性主义的前现代牧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兰守亭;“移民乐园”里的悲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胡远行 《艺术世界》编辑;罗马的,归于罗马[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杨共乐;罗马文坛的两座丰碑 西塞罗和维吉尔[N];天津日报;2005年

6 米歇尔·埃利奥特 凌云 编译;古典在偏见中复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龙艳(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天真之外de经验之歌[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谢其章;甘为书奴无怨尤[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吴晓东;昆德拉的小说学:作为“存在编码”的关键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郑双;蒙田:我知道什么呢?[N];中华新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烨;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塞莫儿·利沃夫的悲剧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赵丽珍;论维吉尔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申玲;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后现代艺术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幸幸;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江玉娇;论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反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姚秀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红杰;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功继;对自我之谜的关注[D];西南大学;2009年

9 吕健健;《美国牧歌》的存在主义解读[D];辽宁大学;2013年

10 褚娜;论《美国牧歌》中三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7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7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c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