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莎翁十四行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李尔王》中的占星学

发布时间:2018-11-02 17:08
【摘要】:十四行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李尔王》是莎士比亚三部巨著,这三部巨著中都涉及到了占星学的知识,如十四行诗中占星学的多种用途、《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角的本命星盘以及名字中影射出的悲剧命运、《李尔王》中葛罗斯特和埃德蒙对国家混乱状态的不同解释。本文试图从占星学的角度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与占星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便读者更加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著作。
[Abstract]:Sonnets, Romeo and Juliet, and King Lear are three great works of Shakespeare, all of which involve the knowledge of astrology, such as the many uses of astrology in sonnets. In Romeo and Juliet, the heroine's chart and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ilm in the name, and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tate of chaos by Grost and Edmund in King Lea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gic fate of characters and astr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trology so that readers can interpret Shakespeare's works more deeply.
【作者单位】: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晓梅;;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2期

2 张明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自然意象分析[J];作家;2011年14期

3 管秀丽;;真善美的融合——浅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J];才智;2009年02期

4 靳秀凤;吴建君;;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之美[J];作家;2008年10期

5 彭欢;彭学;;浅析威廉·莎士比亚的第19首十四行诗[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6 王子墨;;灵与肉的分野——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梁辰;;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文学美[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胡光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文学之美[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9 周婷;;莎翁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多维度文体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10 车雪;;以《圣经》文化为视角解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树钧;;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莎学事业的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亚斯民·阿利巴依—布朗邋凌云;莎剧为第三世界的普通人道心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李国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蔺海波;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吴弘毅;世俗气息和历史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宋海萍;文化性与生物性的对抗:生物—文化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古希腊罗马剧[D];西南大学;2013年

4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莲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4 陈小花;爱与美的和谐乐章[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鲜文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中的人性哲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8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9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6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6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