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纳博科夫的后现代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2018-11-02 17:12
【摘要】:纳博科夫从20世纪文化思潮的转变和自身的流亡经历中汲取了全新的时空观念。他通过树立自己独特的空间意识,运用诸多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用平面化的视觉空间体验消解了历史的纵深意义,构建起一系列异于传统小说的立体化空间文本,从而用后现代"破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完整空间的向往。然而,空间叙事作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一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对纳博科夫的空间意识和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策略做出分析,为纳博科夫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Abstract]:Nabokov drew a new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from the change of cultural thoughts in the 20 th century and his own exiled experience. By setting up his own unique spatial consciousness and using many post-modernist artistic techniques, he dispel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history by using the plane visual space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s a series of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text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novels. Thus, the art form of post-modern "broken" expresses the yearning for complete space.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Nabokov's novel creation, space narrative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by scholars.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Nabokov's spat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ace narrative strategy in his novels.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Nabokov stud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永胜;;系列组合体长篇叙事结构体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吴君;;论《玉杯》文本叙事空间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蔡娜;;《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空间形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4 谭蓓蓓;;海明威作品中的地域空间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李婷婷;;空间理论谱写的一曲悲歌——论《野草在歌唱》的空间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马丽蓉;论马哈福兹“三部曲”空间性的文化叙述[J];阿拉伯世界;2003年06期

7 杨梦菲,刘绍信;《围城》的空间叙事[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8 朱玉伟;;《荷塘月色》中的空间描写手段[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李飞飞;;王安忆小说的空间叙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曾传芳;田鹰;;《躺在黑暗中》的艺术手法[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9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秀林;《苍河白日梦》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8 黄荣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时间和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艳琳;用小说开启未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友;;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中载;后现代主义及约翰·福尔斯[J];外国文学;1992年01期

3 闫艳;;威廉斯:“没有意念,除非在物中”——有关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阐释[J];人文杂志;2006年01期

4 张楠楠;;《五号屠场》中荒诞的后现代主义[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秦里;;三件另类的谋杀案[J];书城;2006年04期

6 李鸿雁;;后现代解构的限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师彩霞;;卡夫卡的创作与后现代的写作游戏性[J];山东文学;2007年07期

8 郑永旺;;《夏伯阳与虚空》的佛教元素解读[J];俄罗斯文艺;2008年02期

9 关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社会性别[J];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10 郇怡彬;;互文性和英美后现代童话的解读[J];作家;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肖朗;;美英非虚构文学后现代发展的历史诠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孙雅杰;;无理性的游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逻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阎嘉;;高雅艺术真的有那么“神圣”吗?——读约翰·凯里《艺术有什么用》[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2 章静;复杂性海洋中的“后现代”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胡银屏;后现代主义的由来[N];山西党校报;2010年

5 王莹;在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对话[N];文艺报;2010年

6 张建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生[N];文艺报;2008年

7 侯玮红;俄罗斯文学界掀起现实主义大讨论[N];文艺报;2005年

8 林精华;阿克肖诺夫:俄罗斯应该向中国学习[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李德纯;日本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侯纬红;现实主义:你将去向哪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6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7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9 林莉;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昊;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D];吉林大学;2007年

2 崔玲;现实与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伟;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叙事[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小敏;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回归现实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艳;论村上春树小说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6 邹珊珊;唐纳尔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晓静;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暴力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立斯;约翰·霍克斯《第二层皮》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丹;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罗锡英;诗与思:卡尔维诺的小说艺术[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6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6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