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乡愁与梦魇:犹太作家面对犹太传统的情感抉择——以阿格农小说的情感构成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03 20:11
【摘要】:阿格农小说主要关注犹太传统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命运。面对近现代社会的冲击,传统犹太教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他的小说里始终交织着"乡愁"与"梦魇"的情感因素。当面对传统社区时,他充满乡愁的诉说,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传奇而温情的世界;当面对现代社会时,他的态度就变得严酷,"梦魇"成为情感的最佳概括词。二者共同构成了阿格农小说情感的两极。
[Abstract]:Agnon's novels focus on the fate of Jewish tradition in modern history.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modern society, traditional Judaism inevitably declined. His novels are always intertwined with nostalgia and nightmares. When confronted with a traditional community, he speaks with nostalgia and brings the reader a legendary and tender world. When confronted with modern society, his attitude becomes harsh, and "nightmare" becomes the best generalization of emotion. Together, the two constitute the two poles of Agnon's novel emo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ZD071
【分类号】:I38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甜;;充满悖论的犹太田园曲——评菲利普·罗斯的《田园牧歌》[J];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2 梁工;;古埃及末期的犹太流散文学回眸[J];东方丛刊;2006年02期

3 涂玉英;;读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J];社科纵横;2006年11期

4 周莉莉;;流浪与回归:《只争朝夕》中的犹太性解读[J];飞天;2010年02期

5 黄万华;;乡愁是一种美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吴建超;;塔城春日唤昔忆 梦里杜鹃望乡台——《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与《菲雅尔塔的春天》主题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7 帕斯捷尔纳克;;大象的乡愁[J];文苑;2008年03期

8 朱锋;;关于孤独的一种诠释——黑塞小说《荒原狼》主题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帕斯捷尔纳克;;大象的乡愁[J];意林;2007年20期

10 李俊宇;;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析《退场的鬼魂》中的元小说艺术手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巧燕;;美国犹太小说《光之书》中的二项对立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娟利;;论辛西娅·欧芝克小说《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的逃亡者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丽;;《受害者》:谁是受害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项星;;从《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者看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东娟;;真正的主角——浅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述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韩瑞峰;;《小镇畸人》的和谐之美——叙述视野中的小说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9 吕涵;;逃脱与探寻——新心理分析学下的《光之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贝贝;;无法抛弃也不能抛弃的过去——《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慨;米兰·昆德拉的乡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钟志清;现代希伯来文学:爱与黑暗之间的旅行[N];文汇报;2007年

3 李锐;心上的秋天[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滢莹;将“上海犹太人”故事介绍给西方[N];文学报;2011年

5 徐一丹;乡愁的定义[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徐贲;为黑夜作见证[N];南方周末;2007年

7 阿摩司·奥兹邋康慨;窗子背后的女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王琳;别样的传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闳;曼古埃尔的镜中奇遇记[N];文汇报;2007年

10 任志茜;奥兹:让步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2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刘淑梅;布宁创作中的庄园主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7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爱民;论《呼啸山庄》中的耐莉·丁恩[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姜立;福克纳的复调[D];山东大学;2005年

3 郑琦;《威弗莱》—成长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冲突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媛媛;高莱特:一种感性世界的写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红;《项狄传》的叙事策略[D];重庆大学;2007年

6 许锦霞;福特《好兵》的叙述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熊谊华;论《巴彻斯特大教堂》中叙述者的功能[D];南昌大学;2008年

8 张娇媛;《创世纪》的叙事艺术[D];吉林大学;2008年

9 韩玉群;“人人都是犹太人”——《店员》的主题剖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黄麟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