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假传体”文学对朝鲜高丽朝文学的影响
[Abstract]:Nurtured by humanoid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in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marked by 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Lin Chun and Li Kuibao, the "false biography" literature of Korean Koryo gradually flourish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Korea, and became a popular literary fashion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Korean Dynasty. Compared with Chinese literature, Koryo's "false Biography" literary style is unique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content, artistic techniques of portraying characters, arrangement of plot layout and so on. Its theme and theme reflect the unique aesthetic purport of Korean literati. Because of this, Koryo's "false Biograph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terary style in Korean literature.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ing of Korean "false Biography" reflect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on Korea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朝假传体文学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NJSY131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2;I3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黄秉泽;论《儒林外史》的长篇艺术结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王翠红;;略论唐前志怪小说创作与史传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马蕾;;谴责小说出现原因初探——以《官场现形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汪红霞;;目睹“另类”王者的风采——读虹影作品《上海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曾礼红;;试比较《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中的人物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刘娜;;浅谈“春秋笔法”在《西游记》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冯柳云;;论唐传奇人猿之恋中猿猴形象的性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姚自斐;;从《聊斋志异》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松柏;;《宋江演义》是连接宋江等三十六人故事与《水浒传》必不可少的链条[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2 俞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假说[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高玉海;;《水浒传》续书面面观[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黄开发;;新民之道——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及其对“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7 陈枫;;论中国佛教中的修善功德观[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佳;唐传奇对金庸小说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雪梅;论“三言”的“中和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宁;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淼;论《西游补》对《西游记》的改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桂丹;官场文学的一道别致风景[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潘林;《红楼梦》悲剧意识与其对张爱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海东谪仙”李奎报诗中的李白[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2 刘彦明;论李奎报散文中的禅学蕴涵[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郭延红;;论道家思想对李奎报创作的影响[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郭延红;;朝鲜李奎报汉文赋引中国文化典故探析——以《畏赋》为中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许文燮;李海山;;朝鲜十三世纪杰出的民族诗人李奎报及其创作评述[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6 席永杰;13世纪朝鲜杰出的现实主义汉文诗人─—李奎报[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2期
7 林贞玉;李奎报之文学与宗教[J];岱宗学刊;1997年01期
8 温兆海;简论李奎报诗论中的审美范畴——“味”[J];当代韩国;2004年03期
9 朴锋奎;;杜牧诗文在朝鲜半岛的流传及其影响——以李奎报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江;;李奎报——朝鲜的李太白[J];文化译丛;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师存勋;李奎报咏史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晓倩;李奎报对杜诗的接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文慧;尘世旧颜风拂尽,,云自无心水自闲[D];延边大学;2011年
3 孙学敏;高丽朝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发展[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瑞凤;东汉末年抒情赋与高丽时期抒情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蒋肖云;宋代诗论对高丽诗话批评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7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