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边界与读者的责任:评《乔伊斯的伦理解读》
[Abstract]:In Joyce's Ethical interpretation, the ethics of Levinas, a structuralist phenomenologist after Marianne Eddard,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corporates into feminist ethics. The ethical dilemmas of Irish writer James Joyce's Ulysses and the Wake for Finnigan are analyzed. Eddard emphasizes the role of the read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She believes that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Joyce's works require the reader to tak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k.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provides a logical and rigorous model for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 and expands the field of vision of Joyce's research. It is of irreplaceable origina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BWW02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B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HIT.HSS.201235】资助
【分类号】:I56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友贵;乔伊斯与鲁迅短篇小说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萧乾;我同《尤利西斯》的姻缘——致李景端同志[J];译林;1993年04期
3 陈帼;美国乔伊斯剧院的中国风[J];舞蹈;1995年04期
4 周思思;韩久全;;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5 一览;;乔伊斯十载蒙冤记[J];世界博览;1991年09期
6 马修·霍加特!英,户晓辉;解读《尤利西斯》[J];艺术导刊;1995年01期
7 高绍邦;普通而感人至深的玛丽亚——浅论乔伊斯人物塑造的艺术技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彭刚;;呵呵勋爵与历史文本的游戏[J];读书;2008年07期
9 金杽;《尤利西斯》的真面目——评介新版《尤利西斯》[J];外国文学;1986年11期
10 李文俊;;爱屋及乌或爱乌及屋——西尔维亚·比奇和《尤利西斯》[J];读书;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覃琳;;论乔伊斯对“bloody”一词的象征性改写[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8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阿毛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维屏;乔伊斯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潘小松;乔伊斯在欧洲的第一个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译者:金杽;一个人的乔伊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文学中对女性的一种“剥夺”[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戴从容;从《芬尼根的守灵》的标题谈全书的翻译[N];文艺报;2011年
7 刘晖;没有地图的旅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王友贵;乔伊斯与中国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缪迅;我国首部研究“乔伊斯”专著问世[N];联合时报;2000年
10 迪文;IBM重组全球服务公司 二号人物乔伊斯辞职[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5 申富英;民族、文化与性别[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江;影视化想象:早期电影对乔伊斯实验写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8 郭恋东;论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的接受[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豪;变奏与聚合: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美学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邱佳岭;论汤姆·斯托帕德文人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琳;论乔伊斯早期“自我”形象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陆蕾;论乔伊斯创作中的“家庭”元素[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金华;乔伊斯的现代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珍珠;乔伊斯笔下的女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5 宋榕榕;乔伊斯与《尤利西斯》中的莎士比亚[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静;从《都柏林人》看乔伊斯笔下的城市书写[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瑞凌;作为救赎手段的审美[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李心电;旋转的陀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小霞;乔伊斯与鲁迅短篇小说共同之处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郭哲;詹姆士·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写作技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0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