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宪章派诗歌的现代性内涵
[Abstract]:Charter poetry is the product of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British working clas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ism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at it wants to bury is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liberalism, but both liberalism and socialism are inherent in modernity. A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 order. Their differences are those within modernity. The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Charter poetry li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working class's class consciousness from being free to doing its own work, which is in fact the process of the working class excavating its own subjectivity and confirming itself. The working class starts from its own situation, realizes its object status in the social history, forms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group, and establishes its subjectivity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Charter poetry not only lies in modernity itself, but also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ld system through subjectivity as the origin and core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75202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1CWW05)
【分类号】:I561.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明华;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现代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郑广永;主体性自觉:哲学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J];北方论丛;1999年06期
3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纯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5 田忠辉;;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反思[J];东岳论丛;2006年01期
6 朱立元,王文英;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汪树东;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吴萍;现代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问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4期
9 童玉贤,贾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从马克思到中国的三代领导集体[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夏贵清;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5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从“目的论”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军;对我国人生信仰几个问题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6 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小华;信息网络时代与女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维度辨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刘丽霞;杨雷;;现代性与俄罗斯的“反乌托邦”文学——以扎米亚京的《我们》为中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3 陈曦;;破碎的童话——解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4 张丽;;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命题——《纯真年代》的“异化”主题论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5 姬生雷;冯梅;乔建珍;;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庆;;技术化语境与审美的现代转型——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7 贾琳琳;;论爱伦·坡短篇小说叙事的现代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徐群晖;;审美现代性的探寻——评陈众议的《堂吉诃德的长矛》[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9 徐勤良;盛祥伟;;鬼魂意象的诗歌功能——哈代悼亡诗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苏文健;;孤独的光芒,激情的火——浮士德精神的现代性张力[J];中国研究生;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赵四;;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德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与文学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晖;撕裂:“现代性幽灵”之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潘盛;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性转型[N];文艺报;2006年
4 王志耕 南开大学;遥远的圣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孙歌;关于虚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李我;疼痛的抵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赵武平;等待阿杜尼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商报记者 藜芙荷 编译;法国诗歌回归大众[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孙建;现代戏剧的罗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左大康;有多少老上海可以重来?[N];深圳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6 申宜f,
本文编号:2309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