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放逐罅隙中的挣扎—《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身份探求

发布时间:2018-11-22 09:43
【摘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奈保尔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西印度群岛史诗”。自2001年奈保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沿承前人研究成果,将前殖民地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毕司沃斯先生对文化身份的探求置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身份理论视角之下,解析在殖民浪潮中,在错置的文化背景之下,前殖民地人民如何在不同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罅隙空间中追寻文化身份。毕司沃斯先生出生于独立之前的特立尼达,是印度移民后裔,接受了英国殖民教育,对印度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渴望与宗主国即英国相认同,从而圆了自己的身份之梦。然而,在后殖民时代,单一、固定的身份认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由错位引发的罅隙中,文中众人物包括毕司沃斯先生、图尔斯太太和阿南德在内,最终都形成了暂时的混杂的后殖民身份。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奈保尔其人其作并简单梳理了国内外对《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这部小说的研究情况。第二章探究了前殖民地人民由于被放逐所导致的错置。这种错置表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是时间维度。就小说中的人物而言,从毕司沃斯先生到其兄长再到图尔斯家族的所有儿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从他们开始能够从事体力劳动起,他们就被当做成人对待了。就整部小说而言,该书首次出版于1961年,特立尼达独立的前一年,但是小说已经进入隐去殖民者的后殖民时代,特立尼达成了没有殖民者的殖民地。在空间维度上,殖民地人民经历了流散,被迫离开了故土,在陌生的国度特立尼达,被当地原住民和白人殖民者双重边缘化。因此,错置导致了他们在文化上流离失所,游走在不同文化的边缘,成为文化的居间者。在第三章中,文章主要针对这种在不同文化中的居间性进行了讨论。生活在独立前的特立尼达的印度移民对印度文化,英国文化和特立尼达文化的态度都是矛盾而含混的。对印度文化,他们不屑一顾却又难以割舍。对于英国文化,他们欣羡不已但又不甘俯首称臣,在对英国文明的模拟中消解了其合法性和优越性。由于殖民当局推行殖民教育,向特立尼达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灌输英国文化,因此殖民地人民崇尚宗主国文化并对其进行模仿。但这种模仿不可避免地有些不伦不类,最后模拟(mimicry)变成嘲弄(mockery),否定了宗主国文化的权威。虽然他们身处特立尼达文化中,却又与本地原住民不相往来。因此他们不是印度人,不是英国人,也不是特立尼达人。正是这种“既是”又“不是”的含混状态最终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理想的身份。第四章主要论证了在由放逐形成的第三空间中追求的文化身份不可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暂时的、混杂的。毕司沃斯先生不断地从一座房子搬到另一座房子里,从一个职业换到另一个职业。不断变换的语境否定了稳定的他者的在场,因此身份也就不可能固定下来。而印度、英国和特立尼达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又从根本上破坏了单一身份构建的环境。所以无论是心恋故土的图尔斯夫人还是崇尚西方的阿南德都没能彻底地回归到单一的文化社群中去,也就无法实现其所渴求的身份。经过长期的混杂,远在特立尼达的印度后裔们或与当地原住民相融合,或与西方主要是英国文化相认同,最终形成了暂存的、混杂的身份,完成了在由放逐形成的罅隙中的身份追寻之旅。第五章总结全文,指出在由流散形成的文化间隙中,殖民地人民只能通过混杂的、暂存的身份在后殖民时代寻求认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邀月;只有胜利者才拥有更多的比赛[J];当代体育;2000年03期

2 川狼;;米格尔·科托:接过TiTO的旗帜[J];拳击与格斗;2003年01期

3 小易;;弗雷斯·奥昆多:输了就再来一次[J];拳击与格斗;2003年02期

4 葛春萍;;V.S.奈保尔:无法弃绝的特立尼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钟志清;;维·苏·奈保尔[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4期

6 刘念国;;羞煞奴家足球[J];南腔北调(明星版);2006年09期

7 丹丹;;加勒比没有海盗[J];英语沙龙(实战版);2011年08期

8 贾冰;岛民生活[J];当代体育;2001年01期

9 高照成;;殖民时代的特立尼达社会喜剧——奈保尔《米格尔街》与《灵异推拿师》简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阿波;;幽灵岛[J];航海;197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Nahendra Mathur;;特立尼达一洪水不一定是杀手[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魏如喜;赵可;罗军;杜月宗;何喜祝;;千里达湖天然沥青在津晋高速公路中的应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3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远大价值观(8 min读懂远大)[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5 庞雄飞;;捕食性瓢虫的引进[A];纪念澳洲瓢虫输引成功100周年——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6 池z恼,

本文编号:2348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48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