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语言教学角度研读《雾都孤儿》

发布时间:2018-11-22 19:57
【摘要】:《雾都孤儿》所揭示的主题正是在那个几乎疯狂的社会中寻求生存的机会而处在游离的状态中。通过善与恶的语言分析,旨在说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文学是语言艺术,强调重视研究作家创作背景对深入理解其作品,揭示作品主题或把握其内在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
[Abstract]:The theme revealed by Orphan Twist is to seek survival in an almost insane society. Through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of good and evil,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at language is the Noumenon of literary works and literature is linguistic ar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ackground of writers' creation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ir works, to reveal their themes or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ir inner spiri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底教改项目计划——高校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1043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洪丘;狄更斯和老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美娜;;论《雾都孤儿》的善与恶[J];学理论;2012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春蓝;李泰俊与老舍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玲;老舍小说对英语文化借鉴之考察[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苗艳红;论老舍对狄更斯创作的借鉴与发展[D];山西大学;2011年

4 刘渭锋;解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批判现实主义[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耀民;;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J];文学评论;196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龙;;语言暴力与极权主义——《1984》解读[J];青年文学家;2009年14期

2 刘振宁;论澳洲文学史上的“劳森──帕尔默”时代[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韩法良;《套中人》新辩[J];开封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冯俏;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浅析张爱玲与简·奥斯丁小说的异同[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年04期

5 李泽虹;;试谈《儿子和情人》主人公性格刻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李玲玲;;“冰山原则”下的弗罗斯特诗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刘新民;济慈诗歌新论二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8 董靖历;20世纪美国的流派小说回顾[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9 李洪兰;苔丝悲剧之我见[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10 铁军;;“百人一首”的山情结[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新;;人性扭曲、良知泯灭的大曝光——简评《暴露》[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8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9 张居华;;论社会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周丹铭;;从史蒂芬·金获奖看美国文化背景下的通俗文学[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士跃;战争谣言与武器图腾[N];东方早报;2009年

2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怎样一分为二地纪念汉姆生[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半夏;文学姐妹因为小说背景公开翻脸 德拉布尔新作刻画专横母亲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郭英剑;挖掘那段沉默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刘沛;文学作品重译的误区[N];光明日报;2002年

7 王延松;我们不可能真正进入毕希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陶丽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文学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9 许周鹣;异样的生存 独特的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周劲松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艾布拉姆斯论解构——倾听人文主义守望者之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王月;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莉;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文学作品中的奇卡纳身份建构[D];山东大学;2013年

4 金真迪;解放后韩·朝·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韦春晓;理想反派:早期近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理查三世[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车文丽;隐含作者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符丽娃;反映泰国华人社会的泰国文学奖获奖泰文小说之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9 河星佰;盘骚里《烈女春香守节歌》的文化内容创意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秋影;布宁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弱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萨茹拉;从近现代日本的历史环境出发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鸟”[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邓阳杰;宫地嘉六文学作品中劳动者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卞翠;解析《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对应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莹华;《黛西·米勒》中的道德撞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管玲玲;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珩;《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燕;《觉醒》中的象征意义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春鱼;词汇语法层的评价功能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于怡;论迈克尔·坎宁安小说中的死亡主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50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50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