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渡者的东方情怀——从许世旭看中韩文学交流
[Abstract]:Xu Shixu's creation of Chinese poetry has a unique value in the world's Chinese literary landscape. On the one hand, he has continued Korea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to break off the spiritual lineage of nearly 100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as a pure Korean, he has written in a non-native language.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exchange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erms of aesthetic taste, he organically melts the classical interest of Chinese poetry and the open field of vis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in a furnace, with the elegant style of image combination, the structure of poetic conception that induces emotion, and the rich Oriental feelings. The identity of "Confucian descendant" makes the strong feelings of Confucianism become the core purport of his poetics.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fucian aesthetics, the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human survival state, filial piety, virtu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as the invisible spiritual chain, throughout its entire creative care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玄平;如何看待苏东坡在高丽国问题上的外交观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张金山;;谈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向开明;向楠;;朝鲜民族“袖”舞成因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胡健;;老子辩证法思想摭谈[J];成功(教育);2008年10期
5 董怡;;完美世界的美好想象——《玉楼梦》人物形象浅析[J];成功(教育);2010年03期
6 金震海;;新罗时期国语诗歌的结构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孙伟;新罗乡歌诗性的研究[J];当代韩国;2003年03期
8 吴绍戁;陶渊明与韩国诗人金时习之比较[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9 吴绍戁;屈原与韩国诗人金时习之比较[J];东疆学刊;2003年03期
10 于春海;精心刻镂 自铸新词——许筠《思旧赋》意旨探微[J];东疆学刊;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师存勋;李奎报咏史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4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伟;黄图s滔非芯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丹薇;建筑围合型休闲广场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董怡;《红楼梦》和《玉楼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英子;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对丁若镛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年
6 李金宏;唐宋与新罗和高丽僧诗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邓兰;纳兰词审美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丹;发展哲学与中国的发展哲学探讨[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李健;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黄m8希;申京淑《单人房》中的成长主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伟杰;从困惑中走向新世纪——世纪末国际华文诗歌思考[J];南方文坛;1999年01期
2 朱文斌;世界性、本土性与中国性——论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冲突[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朱文斌;略论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性的关系[J];华文文学;2004年05期
4 ;蛇蟠岛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征稿启事[J];诗歌月刊;2008年05期
5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6 邹建军;世界华文诗歌出路的宏观考察[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7 宋永毅;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上)[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6年04期
8 陆耀东;;再谈华文诗歌的我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吴开晋;东方智慧的延伸——当代华文诗歌的一种发展趋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杨冬南;;首届世界华文诗歌“临工奖”大奖赛揭晓[J];诗刊;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智红;让汉诗在美国的土地上茂盛生长的人[N];大理日报(汉);2005年
2 记者 张元章;海内外作家学者热议华文文学[N];珠海特区报;2006年
3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教授 覃新菊;生态穿越天空 诗歌清远相会[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2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5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