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龙的兄弟》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Abstract]:The long poem "Brother of the Dragon" by Robert Pan Warren, a famous American poet, is narrated in the form of ghost dialogue about the killing of John Negro by the nephew of Jefferson.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white people in the old Sou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erburn's identity crisis and the killing of black slav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ern whit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Leerborn made the ethical choice to kill John to defend his slave owner in the face of the resistance from the black slav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ry ethics, Jefferson's view of human nature in poetry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phinx factor in man. While expressing h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Jefferson made a moral evaluation of the Leerburn incident and criticized th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southern white peopl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罗伯特·沃伦的文学伦理学研究”【项目批号:2012G09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岩;;倾斜的道德天平——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中自然主义探析[J];长城;2012年10期
2 张连桥;;论《俄狄浦斯王》中“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丁玮;;斯芬克斯因子与人类选择的质询——评英剧《黑镜子》[J];青春岁月;2012年12期
4 易建红;;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中的《海狼》[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5 王爱菊;任晓晋;;自我的建构:洛克哲学视角下的《鲁滨孙漂流记》[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5期
6 尚必武;;寻找伦理存在的自我——《培尔·金特》中的理性意志与伦理选择[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李纲;张晓舒;;伦理身份与人的责任——重读《小艾友夫》[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场所与伦理释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6期
9 郭雯;;伦理的“暗礁”:《暗礁》的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曾绛;;《深渊》中的芝加哥意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谭芳;伦理困境与道德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钟云霞;困境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范娥;米兰·昆德拉小说《身份》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熊雅丽;伦理教化与心灵启迪[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峻,李倩;寻找和求证——试析《钢琴教师》的女性身份意识和角色意识[J];名作欣赏;2005年20期
2 吴学平;;身份意识与王尔德的喜剧语言[J];名作欣赏;2010年09期
3 王列耀;东南亚华文文学:华族身份意识的转型[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4 薛瑞东;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王景明;刘纯;;《金银岛》中吉姆·霍金斯身份意识解读[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袁先来;;美国文学中旅行主题的文化寓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聂华;虞龙发;;后现代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叙事线索与哲学沉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孙宇;;浅析《我的安东妮亚》的伦理维度[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北塔;;身份意识:由单一性到多样化——论休斯之后美国黑人诗人身份意识的嬗变[J];外国文学;2008年06期
10 胡晓辉;;《啊! 拓荒者》中的文学伦理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云;;属性流变 生存策略——文化解读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彭江浩;;论梅里美小说中的伦理意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曹文轩;知识分子的一段精神史[N];经济观察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大治;英美科幻小说的伦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了;论三维伦理视角下的海丝特·白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覃双眉;揭示人性污点,,呼唤人间真情[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耿潇;《儿子与情人》的伦理思想与道德理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谌登峰;论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中的伦理声音[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静静;一本“不道德”的书和其伦理道德的伟大之处[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龚雯;从《弗兰肯斯坦》看玛丽·雪莱的伦理道德思想[D];重庆大学;2007年
8 黄莹;《金色笔记》的伦理主题[D];四川大学;2007年
9 彭禹;《“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10 曹琨;虚无世界的拯救之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7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0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