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空间变换与人生沉

发布时间:2019-01-18 19:45
【摘要】:本文通过对伊迪丝·华顿成名作《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丽莉人生轨迹的追溯,指出以交替更迭的活动空间及居住空间——公车、游轮、会所、豪宅、沙龙、厂房、陋室等为对象的空间叙事凸显了世纪之交的纽约在都市化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消费文化表征,阐释了城市空间与社会阶级、人物命运沉浮之间的密切关联及相互影响。这种将城市空间与人物命运并行叙事的策略推进了整部小说的叙事进程并产生了戏剧化效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家庭功能异化等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Abstract]:By tracing back to the life track of Lily, the heroine in Edith Wharton's famous book Happy Hom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living space and living space are alternately changed-bus, cruise ship, clubhouse, mansion, salon, factory building, etc. The spatial narration of the object, such as the bad room, highlights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representation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New York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explai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urban space and the social class,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ups and downs. This strategy of parallel narra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the fate of characters pushed forward the narrative process of the whole novel and produced dramatic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flects the author's deep thinking on th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family function alienation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心;;21世纪以来西方伊迪斯·华顿研究述评[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2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何小宝;;美国经典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文学创作之旅与研究综述[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潘建;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勇;;文学呈现与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以小说《妻妾成群》与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吴雨铮;;追求自我与真爱之旅——浅析《纯真年代》中纽兰·阿切尔的心灵成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4 杨会;;试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情结[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the Spatial Analytic Perspective in New Cultural Geography to the Post-Colonial Literary Stud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08年01期

6 吴良红;;《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叙事空间[J];长城;2010年08期

7 李静;;英雄梦想的幻灭与个人的成长历程——《红色英勇勋章》的空间叙事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韩启群;杨颖;;论福克纳后期作品中的法院意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9 ;渝中区:向“内陆香港”挺进[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10 李丹玲;;性别与空间——《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义地理学解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敬华;周怡;;城乡文化传播的空间建构:身体媒介行为的发生机制——“反右”与“知青”题材文学文本的传播学解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王欣然;;都市景观与消费怀旧——试析上海新天地“怀旧”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认同[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8 宋瑜;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虞;《纯真年代》的叙事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梦华;从《欢乐之家》和《伊坦·弗洛美》看伊迪丝·华顿的自然主义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史学荣;小说中空间的叙事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秀林;《苍河白日梦》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黄荣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时间和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顽鹏;地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迪勇;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2 龙迪勇;反叙事:重塑过去与消解历史——叙事学研究之二[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龙迪勇;叙事学研究之五 梦:时间与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4 龙迪勇;论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蒲隆;伊迪丝·华顿面面观[J];社科纵横;1997年02期

6 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思想战线;2005年06期

7 张桂珍;华顿对精神与物质的疆界的三重穿越——读《快乐之家》[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8 潘建;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人所未知的伊迪丝·华顿[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2 权枫;伊迪丝·华顿自然主义观的表现——浅析《伊坦·弗洛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3 张桂珍;华顿对精神与物质的疆界的三重穿越——读《快乐之家》[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4 宋春梅;德莱塞和华顿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比[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孟维娜;张U,

本文编号:2411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11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