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学对比

发布时间:2019-07-26 20:32
【摘要】:作为中美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两位作家,莫言和福克纳尽管有着不同的时空背景,但都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抒写着故土神话,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美文学不同时代的旗手。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展现故乡色彩斑斓历史画卷的同时,传递着浓浓的故土情结,透射出对故乡的"大爱"与"大恨"。这种浓烈的故土抒写情结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既有地域文化积淀的磨砺,也有文坛前辈的点拨,但归根结底是二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艺术反映。
[Abstract]:As two writers wit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Mo Yan and Faulkner, al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s, express their native myths in magic realism, and therefore have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nd become the flag-bearers of different tim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eir novel creation not only shows the colorful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ir hometown, but also conveys the strong native complex and conveys the "great love" and "great hate" for their hometown. This kind of strong native lyric complex has profound social and cultural roots, not only the sharpening of regional culture accumulation, but also the points of the predecessor of the literary world, bu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the artistic reflection of the ethical and moral values of the two.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I106.4-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谦;;胸口写作:莫言[J];出版广角;2005年01期

2 ;莫言称当代作家应自我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33期

3 洪融;;有位作家叫“莫言”[J];咬文嚼字;2009年12期

4 吴义勤;;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0年03期

5 李之馨;;一幕嘻笑怒骂的大戏——浅论《檀香刑》中的悲剧人物[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吴敏;蒲荔子;曹文钰;;莫言:我不是中国马尔克斯[J];东西南北;2011年16期

7 陆文虎;;莫言和他的《红高粱》[J];文学自由谈;1986年06期

8 高昌;;头上三尺有青天——近访莫言[J];作家;1998年10期

9 游友基;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张献荣;论莫言小说的感觉崇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古远清;;大陆作品大举“入侵”台湾[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3 格非;马原;孙甘露;;20年后回首“先锋”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5 朱向前;;“茅奖”归来话长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6 李欣;杨慧;薛巾一;;“80后”写作市场性与时尚性研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7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8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张颐武;;在新的起点思考新的价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10 张学军;;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变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一龙;独特的声音[N];检察日报;200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淼;莫言:小说只有描写人性影响才更深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熙涵;“挑刺”锁定莫言[N];文汇报;2010年

4 穆肃;莫言:我和马尔克斯搏斗二十年[N];东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淼;莫言进北大漫谈网络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周依奇;莫言拍摄罗马游记为保护文化遗产支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众声评说“浪得虚名三十年”——[N];文学报;2010年

8 贺绍俊;《蛙》:文学与生命的思想难题[N];文艺报;2011年

9 曹元勇;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N];文艺报;2011年

10 贺绍俊 潘凯雄;不同的声音[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苏州大学;2013年

4 郭家琪;鸿沟与跨越[D];北京大学;2013年

5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6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姿;二十世纪中国乡土的浪漫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9 周引莉;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文莲;论新时期中国散文中的生命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静;暴力的狂欢—论莫言的暴力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夏威;莫言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3 王佳慧;批评视域中的“莫言形象”演变[D];渤海大学;2012年

4 濮丽雅;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陈知音;莫言文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邵琳琳;莫言作品中的媒介力量[D];海南大学;2014年

7 曹蕾;原生·模仿·超越—莫言文学创作历程观察[D];渤海大学;2014年

8 方川;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费立军;莫言小说的怪诞书写与价值[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王晓燕;莫言长篇小说主题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9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19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