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发布时间:2019-07-28 20:24
【摘要】:尽管世界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它依然很少在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以世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参照,追溯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源头,并且主要从文化和文学视角对这一颇多争议的概念作出新的建构。然后,文章以世界主义作为参照,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国际化进程。作者试图论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中国讨论世界主义,其意义在于通过大量地将西方文学译成中文来达到向西方文学认同的目的。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的国际化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世界主义之于中国及其文学和文化便显示出新的意义。莫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恰到好处地把中国人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语境下来探讨,而这也正是世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Abstract]:Although cosmopolitanism has become a frontier theoretical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is still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theory criticism in China.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cosmopolitanism in China as a reference, traces its source i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mainly makes a new construction of this controversial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hen, taking cosmopolitanism as a refer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author tries to prove that from the literary point of view, the significance of discussing cosmopolitanism in modern China lies in the recogni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to Chinese. However,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should be put on the agenda. Therefore, cosmopolitanism shows new significance to China and it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o a large extent, Mo Yan's success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properly discusses some of the basic problems fac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a broad world context, which is also the common concern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文系;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成中英;;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宁;;世界文学与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章征科;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杨以谦;;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德先生、赛先生中国世纪行回眸[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梁涛;;对转型时期乡村民主范型构建的几点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周颂伦;日本近代史研究的楔入视角[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7 孙慧明;;江泽民论弱势群体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宫维明;;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人性光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江山;法律革命: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0年01期

10 刘宇洁;;读《共产党宣言》感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宁;;“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J];探索与争鸣;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书;施江斌;;启蒙主义的民族文学情结及其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高明霞;在共存中相碰撞 在互融中共发展——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思想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曹祖平;;世界文学的三个批评层面[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孙跃鹏;宋宝梅;;翻译对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意义——艾·辛格的意第绪语翻译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蔡春花;;世界文学中的川端康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王列生;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伊·格·聂乌帕科耶娃 ,童宪刚;美国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及其与反动社会学和反动美学的联系[J];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3期

8 刘畅;;简论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兼就《超越“民族化”和“西方化”》一文与葛红兵商榷[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曹祖平;“世界文学”学科建设刍议[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衍柱;;全球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从歌德的总体性文学观谈起[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兆杰;;“反对世界主义”与苏联科学[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吴刚;;趋同存异——民族文学60年的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西拉·本哈比;许f3宁;;世界公民体制与民主——从康德到哈贝马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5 田文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念孙;;关于“世界文学学”的构想[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龙长吟;;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李丛中;;全球化趋势与云南文学的对策[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桂林;“世界文学”与文学的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冯威;坚守经典初衷不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刘永顺;世界文学名著:价廉物美惹人爱[N];浙江日报;2003年

4 焦庸鉴;世界文学新走向——开放 包容 多样化[N];文艺报;2004年

5 季水河;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对话[N];人民日报;2004年

6 戴铮;残雪作品入选日本新版《世界文学全集》[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记者 冉风;《世界文学》迎来创刊50周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余中先(《世界文学》现任主编);时间的经纬[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李永平;文学的民族语境与世界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宁;要有同世界文学对话的自信[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娟;多维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世界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周建军;民族文学视野下的竹枝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樊义红;文学的民族认同特性及其文学性生成[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6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7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晶宇;法理学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英;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世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标;浅析当代中国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慕鑫;关纪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刍论[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彬;背靠传统,面向未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6 巩国莹;世界主义的伦理与文化[D];北京大学;2013年

7 笪妮;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莉;鄂温克民族文学的神话原型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黄俏;试论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特点和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明平;中共南方局的文艺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0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20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