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孙行者》中阿新性格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9-08-11 20:09
【摘要】:一百多年来,一些中国作家或为生存、或为生活,离开大陆,来到北美和欧洲,继续他们的文学生存梦。从60年代开始,美洲亚裔文学为美国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包括:日裔文学、菲裔文学、朝裔文学、华裔文学、东南亚裔文学等。而华裔文学远远走在了同伴们的前列,但一直在美国文学界处于边缘地带。 随着美国多元文化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取得了迅猛发展,一批拥有卓越才华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学界如雨后初笋般破土而出。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是华裔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孙行者》(1989)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非自传性小说。在《孙行者》中,汤亭亭通过对主人公阿新的描写,反映了华裔美国人所存在的现实生活境况:由一开始对两种文化的疏离和冲突逐渐改变自身观念来寻求两种文化的和谐共处,并试图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确立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本论文基于著名的后殖民主义作家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通过解读主人公阿新的性格,,展示出了中美两种文化间从差异和冲突走向了交融与和谐。阿新形象是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也是汤亭亭用来反映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的中美文化之间冲突的一个载体。本文前言部分介绍了汤亭亭本人及其作品《孙行者》,以及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主体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结合文本,全面深入的探讨了主人公阿新的性格。第一章通过分析阿新名字的由来、成长环境和他的感情观念认为阿新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第二章通过重现阿新实现组建戏院梦想的全过程认为新是一个胸怀大志地去争取第三世界的勇士。第三章通过深入挖掘阿新在维护家庭和谐、反对战争和促进文化融合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分析出阿新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结语部分代表了汤亭亭的文化观点,作者意图说明超越民族、种族、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能够实现种族和文化的平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付小兰;;从冲突到融合——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弥沙;;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徐颖果;汤亭亭《第五和平之书》的文化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4 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5 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6 王光林;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黄芙蓉;重书华裔新形象——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孙行者》[J];华文文学;2005年01期

8 胡晓红;于燕华;;美国华裔的花木兰——美国女权主义经典——浅析汤亭亭之《女勇士》[J];山花;2010年08期

9 蒲若茜;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10 张子清;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鲁志芬;论汤亭亭作品中的成长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鲲;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身份[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2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