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金世濂《海槎录》中的日本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6 15:41
【摘要】:朝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当朝鲜使臣被派到日本之后,他们都以日记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包括朝鲜和日本的饮食、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同时,通过这些记录,也为我们勾画出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在“壬辰卫国战争”和“丁卯之役”之后的1636年,朝鲜曾向日本派遣了第一批“通信使”,其目的是为了缓解朝日间的紧张关系。本次使行之后,一共出版了三种“使行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金世濂的《海槎录》。它不仅内容最为详实,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海槎录》的研究,了解当时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差异,从而探究朝鲜士大夫们的思想意识。 本论文通过对通信使金世濂在日本所见所感的描述,阐述他在使行前后对日本人的观感由负面逐渐趋向正面的过程。“壬辰卫国战争”带给朝鲜民族的伤痛,使得金世濂等朝鲜人对日本的痛恨达到了极致,从而对日本形象的总体认识趋于负面。在这样负面的社会集体想象的影响下,金世濂在使行过程中记录了奢侈、狡猾的日本人形象,淫荡的日本性风俗以及残忍的民族性等负面形象。这些形象的勾勒出当时朝鲜士大夫所拥有的“华夷”观、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小中华”意识以及其对日本的敌对意识等方面。 但在另一方面,在使行过程中,金世濂也看到了日本和日本人的正面形象,从而使其一些负面认识逐渐得到改变。本论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剖析了金世濂在本次使行之后对日本敌对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在使行过程中,金世濂看到了日本发达的物质文化以及日本人对汉文化的追求。他逐渐对这些日本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认知变化,尤其是被日本人秀丽的山川所吸引而留下不少赞美秀美山川的诗作。这些对日本形象的改变是本次使行最大的收获,虽然受到“华夷”观的束缚,但总体来看,他对日本形象的态度确实有较大的转变,这也是本次使行的意义所在。 本论文通过分析《海槎录》重新审视了金世濂的文学造诣和历史地位。由于本次使行特殊的历史背景,出于外交策略的考虑,对朝鲜使臣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因此,金世濂的文学造诣以及这本“使行录”的历史价值就会格外引人注目。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2.076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龙吉;金世濂《海槎录》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27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27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