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四季随笔》中的生态焦虑

发布时间:2019-09-17 03:19
【摘要】: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是英国散文中的珍品,但是批评家大都认为作品中充满了逃避现实和回归过去的消极心态。如果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去审视《四季随笔》,就会发现该作品远非如此消极。作为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过渡期"(1880-1914)的一部作品,《四季随笔》中表现出了深切的生态焦虑。这种焦虑不但继承了卡莱尔等人所表达的文化焦虑,更深化了这一文化批评传统,并且在奥威尔等后人的作品中得以延续。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资助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12CWW02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维多利亚小说中的绅士观研究”(11JCWY17YB) 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乔治.吉辛作品的生态批评研究”(ZWYB201103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561.0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殷企平;;西方文论关键词 文化[J];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2 程文超;“表达”与超越:那个生命的时刻——读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韩水仙;;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思想概述[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文刚;;“梦”与“花”:顾城和海子诗歌创作之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乔瑞金;;试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概念的深度理解[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慧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殷企平;;乌有乡的客人——解读《来自乌有乡的消息》[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2 殷企平;;卡莱尔“英雄”观的积极意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戴维·希克瑞,李临艾,郑英锋;拜读罗斯金[J];世界美术;2001年02期

4 殷企平;;《拼凑的裁缝》为何迂回曲折?[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2 黄红荔;;“水仙花”的生态批评解读[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3 马军红;;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司各特·斯洛维克访谈[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4 李卉;;生态批评的主要着眼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5 帕特里克·墨菲;;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小说(英文)[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6 刘丹;;回归自然,向往童真——生态批评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体现[J];作家;2009年04期

7 付文中;;《圣经》中的绿色思想探微(英文)[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8 陈秋华;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表现、原因和出路[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9 陆雷;在荒野里永生——以生态文学视角解读福克纳小说《熊》[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乔国强;读唐奈·德莱斯《生态批评:环境文学与美国印第安文学中的自我与地域》[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生珍;;自然主体性: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探析[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的成员、外国生态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陈蕾;2007年国外生态文学回眸[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记者 韩晓玲;国内外专家探讨“绿色”文学[N];湖北日报;2008年

4 张琼;莎士比亚的世界 世界的莎士比亚[N];文艺报;2006年

5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教授 覃新菊;生态穿越天空 诗歌清远相会[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7 盛泉;生态角度的文学重审与文学批评[N];中国保险报;2004年

8 张冰;《欧美生态文学》[N];文艺报;2003年

9 陈文;美国召开西部文学学会年会:“美国西部记住与忘却的文化”[N];文艺报;2005年

10 刘继明;环境文学的政治伦理[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2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国清;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9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袁霞;反抗与生存[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荆兴梅;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8 刘红霞;对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的生态批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苹苹;生态批评视角[D];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3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