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海洋小说主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周韧;;西方文学中镜子意象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张跃;;简析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4 高剑莉;;厨川白村作品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5 陈众议;;从西葡古典文学看西方霸权的文化先行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晓都;;普希金与海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罗键;;从分裂走向完整——西方文学中的异化之路[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姚继中;林茜茜;;日本文学理念(21) 东西方文学的完美结合——「川端康成」[J];日语知识;2011年09期
9 侯文宁;;西方文学对丁玲早期作品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10 王一磊;;在大海上前行:寻找人类的崇高精神——从对《海狼》的赏析体悟人生哲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政;;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评《水乳大地》[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5 仲跻昆;;多元、对话、共生中的阿拉伯文学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暴华英;;探索来世:中国的漠然与西方的热忱[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蔡和存;;新世纪文学课改革之我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初;;从拉斯蒂涅与七哥的比较看西方文学对方方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竞;赵崇璧;;东西文学语境下潘金莲形象剖析——兼论中西文学中的“不贞”形象[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开焱;西方文学理论话题移植的得失[N];文艺报;2005年
2 李松岳 柳旦;和谐的对话:寻找那一片蓝色[N];文艺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周桂君;展现西方文学所蕴涵的精神体系[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研;西方文学也在走下坡路[N];辽宁日报;2010年
5 ;我看《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西方文学是否到了尽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翼文(学者);西方文学底蕴在哪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王欣;文学与文化的精神之旅[N];光明日报;2006年
9 赵沛林;漫步在西方文学的密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夏小民;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与西方文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4 洪雪花;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7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韩继镐;《林巨正》与明清章回体小说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家上;西方海洋小说主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郑姝s
本文编号:2536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3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