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0-03-19 05:41
【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创作生涯横跨两个世纪的文学巨擘。他近乎所有的小说都发表于十九世纪,但因为他在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大胆采用反传统的主题,遭到猛烈的攻击。这使得他后来转向诗歌的创作。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读者对哈代的小说一直兴趣不减。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于对威塞克斯乡村景色的独特描写,和对这一地区日常生活的详细叙述。同时,评论家对作品热切关注,并且积极阐发自己的观点,激烈地与不同意见者争论。大部分评论家把哈代归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一列,并重点论述他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然而,哈代超越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不局限于当时的文学门派。哈代在描写旧世界时,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敏感性。他的作品,尤其最后一部小说《裘德》反映出的现代性,更加值得探讨。 本文作者详尽论述了《裘德》的主题、写作技巧、历史因素,分析了作品现代性的根源。通过分析,指出《裘德》是一部具有现代小说特色的作品,哈代因此可被看作通往二十世纪文学的桥梁。 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论述了《裘德》中现代性的不同侧面,以及使哈代和现代作家具有共性的历史原因。 第一部分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论述了主要人物反映出的现代性。主人公裘德从始至终一直四处流浪,游离于人群之外,也无定居之所。这种异化使他具有现代人的特点。而且书中的主要人物还有强烈的挫折感和幻灭感,而这种意识被后来的现代文学浓墨重彩地加以描述。对于裘德和费乐生来说,是受教育的挫折和异性关系中的失败。他们要成为大学生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粉碎;他们的婚姻也是不成功的。裘德被艾拉贝拉引诱,和她成婚,可不久就对婚姻滋生不满。但后来和他共享精神世界的苏却不愿涉足婚姻。他从未使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合二为一。而尽管费乐生与苏成婚、后来给她自由投入裘德的怀抱、最后又再次使苏回到他身边,他从未真正得到过她。苏和艾拉贝拉是哈代成功刻画的两位现代女性。她们不依赖于男性,蔑视传统和宗教,在和异性交往中采取主动,与传统的维多利亚小说中描写的女性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裘德》现代性的另一方面:哈代尝试的一些技巧,而这些技巧也正是后来的现代作家所不断完善的。首先,哈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吴桂金;;天使的堕落——格林小说主人公的宗教情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魏红;;男权下的女性存在——解读《黑暗的心》中的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李旭;;善之为善的执著——善者悲剧的超越——评许春樵的长篇小说《男人立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张兴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杨勤恩;刘定国;;哈代作品和中西建筑中的宗教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周万婉;;精神的顿悟与成熟——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主题和结构关系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张华;;张爱玲小说“苍凉”风格的成因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李德娴;;Sue的生存选择:现实压迫下的传统回归——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王蕊;;解读《推销员之死》中的俄狄浦斯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艾洁;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穆重怀;新俄罗斯电影(1991-2008)的时代转型[D];辽宁大学;2011年

4 王天慧;横光利一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8 冯健飞;老舍叙事作品悲剧品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悦;论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自者与他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龙富;人性的限制与突围[D];湘潭大学;2010年

3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欣;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二元对立[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淑兰;从拯救到灭亡:《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认同与补偿[D];江南大学;2010年

6 史素菡;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作品的主题性隐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瑞瑞;忧伤青春的另类歌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琳琳;哈代小说创作思想的矛盾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9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89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