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君》:解东方化与再东方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燕媚;《蝴蝶君》:华人刻板形象的真实反映与反抗性言说[J];语文学刊;2004年01期
2 王璐;解构视角下的《蝴蝶君》[J];名作欣赏;2005年04期
3 汤卫根;东方幻象的建构与解构——论《蝴蝶君》对《蝴蝶夫人》的改写[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范莹芳;;《女勇士》与《蝴蝶君》中主要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J];作家;2008年24期
5 常凌;刘淑梅;;蝴蝶夫人的前世今生[J];电影评介;2009年04期
6 谭亚芳;;《蝴蝶君》中真“蝶”之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7 曾光;;因为需要,彼此依存——析《蝴蝶君》中主人公关系维系的原因[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孙敏,陈潇;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固定模式的终结[J];名作欣赏;2005年10期
9 吴碧玲;;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东方主义”解读[J];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欧艳玲;;《蝴蝶君》的陌生化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钱丽;活在商业时代的艺术家[N];贵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述慧;《蝴蝶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孔静芳;表征与文化身份:黄哲伦剧本《新移民》、《蝴蝶君》和《黄面孔》的符号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习;从毛虫到蝴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姜晓琳;《蝴蝶君》的表现主义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美环;反抗霸权话语的他者声音:论黄哲伦《蝴蝶君》对传统东西方关系的颠覆[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顾玲;解构《蝴蝶夫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文婷;解读黄哲伦三部戏剧作品的中国性重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张亮;《英国情人》的对位阅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雪敏;论严歌苓小说的戏剧化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0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