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霍桑小说中的罪感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19 10:23
【摘要】:作为美国小说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一位具有强烈宗教内倾性的作家,他把笔触牢牢锁定宗教之维的人的内心、情感。霍桑受清教传统和这一传统在新英格兰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影响,小说中时时显现出宗教反思的意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作品中压抑、神秘的整体氛围。霍桑对罪感问题格外关注,这一问题是他作品中最为着力表现的核心。在他笔下,几乎每个人物都围绕着这个范畴存在,作者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所要解决的其实正是他对于宗教意义上的罪感的哲思。霍桑认为:罪与现世的律法责罚有所关联,但真正对人的灵魂起到净化作用的是罪感,在宗教层面上,罪感是一种高位体验,使人通过自省等途径藉由上帝的引导获得归属感。当然,罪感给予人们真切的痛苦,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是人的“悲剧性的牵缠”。人不仅要为自己背负罪感,还应承担人的血脉相沿的原罪之痛和与之共在的群体之罪,这就是罪感的共同担当,只有这样人才能结成真正的共同命运,从而走向共同的未来,人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完善。因此他认为在伟大的文化浪漫史中,罪感是人类教育的一个因素。 本文选取霍桑长篇小说《红字》、《七个尖角顶的宅第》、《福谷传奇》及《玉石人像》这四部作品来做一探讨,作为打开霍桑小说艺术世界的一种尝试。 第一部分:概述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中关于罪、罪感阐释的历史演变。主要涉及到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爱德华滋的理论,引出基督教关于罪的心灵化与律法化之争,并阐明霍桑的倾向:他不赞成律法的过度介入,强调信仰中的罪感会给人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助益。并以反证的方法通过《福谷传奇》中体现的霍桑与爱默生等超验主义者观点的相左之处,来印证这一观点。 第二部分:结合霍桑的具体作品来分析。在他最为著名的《红字》中,海丝特受到律法责罚,但心灵并没有真正的得救,反而使得她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孤立者。丁梅斯代尔在罪的发生和隐匿之中,心中充满罪感,承受巨大苦难,涤荡心灵,最终灵魂解脱,他的罪感充满了人之悲剧性牵缠的沉重和高位体验性。《七个尖角顶的宅第》通过两个家族的世代恩怨,突出表现了罪的血脉相沿是一种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59009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小娟;阐释棱镜中的霍桑[D];四川大学;2007年
2 况威;霍桑小说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0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