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都娟;张军;;解读谭恩美作品的中国文化情结[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2 肖腊梅;;是女性主义,不是东方主义——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3 陈红霞;刘小英;;变换的角色 不变的功能——浅析谭恩美的《灶神之妻》[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4 李升炜;;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张仁霞;;《接骨师之女》中母亲“路玲”人物形象语料库解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王晓平;;从“隐身”、“失声”到奋力抗争——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作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张岚;;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都娟;戚国华;;命运、信仰、杂糅——人生感悟的异类表达——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我的缪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潘梦妮;;从《喜福会》看谭恩美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批判与认同[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王桂贤;;国内《喜福会》研究述评[J];长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2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柳泳夏;;“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4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曲薇蔚;;“两类人”看强交际环境文化与弱交际环境文化之间的冲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王子未;华裔作家谭恩美:教你面对他人苦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谭恩美幽灵小说登上畅销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翻译乎?改写乎?“译写”模式惹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李侠;《接骨师的女儿》[N];文艺报;2002年
6 [美国]沈宁;谎言与真话[N];文学报;2006年
7 士曾;谭恩美笔下的灵异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张琼(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美籍华裔女作家·另一种中国想像[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无“信”可言,何谈“达”、“雅”?[N];文学报;2006年
10 李景端;“译写”替换翻译绝不可取[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5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8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锦辉;论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及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沙沙;谭恩美《拯救溺水鱼》里的游客凝视与霸权心态[D];南京大学;2011年
3 沙莎;中国饮食文化在《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中建构的第三空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爽;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东方主义色彩[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张帆;从灶神之妻到莫愁夫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潇;身份的探寻[D];西南大学;2010年
7 薛艳;《灶神之妻》,,一部多元文化主义文本[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丹红;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建构:对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谭岸青;女性权威叙事的范式[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林玲;文化身份的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0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