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的模式:“被困”与“自由”
发布时间:2020-04-02 12:29
【摘要】: 从《鲁滨逊飘流记》到《摩尔.弗兰德斯》,笛福的小说始终存在着一个模式:“被困”与“自由”。作者借此反映了18世纪的时代风貌以及人类险恶的生存环境:险境无处不在,而自由却望不可及。尽管国内外对笛福及其小说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卷帙浩繁,然而笔者还未曾看到对其中蕴含的“自由”与“被困”模式的思想意义和文学史意义的探寻和研究。因此笔者选择这一模式为论题,拟从叙事学、伦理批评以及文学史意义的广阔视角出发,来探讨其文本的思想政治内涵和文学艺术价值。 文章概括了“自由”与“被困”模式的3种类型,也就是3种类型的矛盾冲突:人与人的斗争,人与自然的抗争,人的自我冲突;铺开了它们的时代背景,并披露了转型期伦理价值体系的演变、改变和更迭;之后,在伦理层面重新勾勒了“被困”与“自由”框架,触及了不少问题,诸如性道德、父权观念、自由的理念,“善”及“良心”等概念,此外还涉及到这些模式散发的个人主义、工具主义气息,并称之为现代性的隐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611955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曦怡;笛福与图尼埃笔下鲁滨逊形象的生态学解读[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1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