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分身手法的巧妙使用

发布时间:2020-04-02 15:39
【摘要】: 二十世纪以前的大多数文学强调情节发展、注重人物和背景的详细描述。而伍尔夫的作品将焦点从叙述人转移到人物内心世界,着力探索时间、记忆和意识等概念,捕捉生命的瞬间,渗透着对生命本质的不懈探索。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反叛传统现实小说的首次成功尝试,它将传统小说写作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一现代主义,也是伍尔夫最受欢迎、最受评论家关注的小说之一。国内外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评论该小说。该书的研究文献琳琅满目,有语言风格研究、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以及影响和互文等其他研究。大体而言,这些研究可以归结为三大类:文体批评、社会心理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 在《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将小说的同名人物达洛维夫人个性中的黑暗部分人格化,创造出塞普蒂默斯这个分身形象。塞普蒂默斯这个分身形象不仅有助于伍尔夫刻画克拉丽莎性格中的阴暗面,使得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意识碎片组成的小说结构规整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作者阐明小说主题。因此,伍尔夫分身手法的使用是关键的一笔。同时,对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间微妙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克拉丽莎这个常被认为缺乏稳定性格的矛盾形象。 该论文意在探讨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之间的复杂关系。全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分身”文学题材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着重阐明分身塞普蒂默斯在塑造克拉丽莎这个形象以及在规整小说结构方面的作用。第二章致力于挖掘伍尔夫并置神智正常的人和疯狂的人眼中的世界的用意。通过小说中对无所不在的弹震症和双性恋的描述,伍尔夫对战争的无情控诉以及对英国社会霸权秩序的颠覆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三章着重论述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对“生即积极,死即消极”生死二元论的超越。通过揭示生的异化本质和死为沟通、为对异化生存的蔑视,伍尔夫关于生死的哲学在小说中得到详细阐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申富英;《达洛卫夫人》的叙事联接方式和时间序列[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2 高奋,鲁彦;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612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2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