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哈代主要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看哈代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0-04-03 18:51
【摘要】: 哈代是位跨世纪的伟大作家,对他本人和他的作品研究是多方面的。其中,分析哈代的思想与基督教的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中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哈代的思想是偏向于进化论和人文主义的,是与基督教精神格格不入的。其立论依据主要是《绿荫下》(1872)、《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等几部长篇小说表现出了对上帝的质疑、对教会教条的讽刺与批判,等等。其实这是对哈代作品的一种片面解读。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分析其六部主要长篇小说的人物形象,以系统梳理哈代宗教思想和一般社会观念的发展过程,由此确定自己对哈代宗教思想的新认识、对哈代作品的新解读。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先挖掘出早期基督教精神及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清教思想的涵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涵义,并梳理其发展与交会的脉络。即,早期基督教精神和清教思想强调内心的虔诚;认同人的理性和自由;强调动机论善恶观;提倡爱上帝、博爱、宽恕;要求人们克制不当的欲望和贪念,勤劳而有秩序地生活。而人文主义内含的博爱、利他爱群思想、平等、牺牲、责任、理性和自由等价值观念明显与早期基督教精神相通。 接着,本论文将对哈代六部长篇小说《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展开分析,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切入点是论证具体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思想。 最后,本论文将分析哈代的生活及其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信仰背景,挖掘宗教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历程。在19世纪中后期,上帝已成了资产阶级“仁爱”、“公正”原则的化身。人与上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基督教从外在的力量转变成了个人内在精神的运作。在这个大前提下,哈代放弃了对形式上的、教条上的上帝的信仰;在发现人文主义、自由主义过犹不及的恶果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糅合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督教情感道德。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一方面,哈代毫不留情地抨击世俗教会对基督教原始精神的曲解,揭露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残害人的勾当。另一方面,哈代思想中赞扬早期基督教精神及与之有很多交会处的清教思想、肯定宗教信仰的一面又是毋庸置疑的。从人性角度而言,哈代结合人文主义思想,在肯定人的理性和欲望的基础上,反对不加节制的欲望和自私自利的做法,颂扬基督教的忍让、爱、宽恕和利他思想。从神对人的关怀角度而言,哈代大力宣扬宗教的爱和救赎,试图为人类指出希望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光鹏;;苔丝悲剧根源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2 张羽;;哈代与张爱玲女性人道主义世界观的比较——从苔丝到曹七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3 赵星;;浅析哈代中短篇小说中的荒诞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熊莉芸;;论裘德的悲剧命运[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5 胡澎;;“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悲剧——哈代作品中“苔丝”性格的女性意识解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刘婷婷;;哈代与艾青战争诗主题比较研究[J];学理论;2011年17期

7 李月萍;;《德伯家的苔丝》——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8 艾小芳;;苏轼和哈代的悼亡诗比较——以《江城子》和《爱玛》组诗为例(英文)[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9 曹曦颖;;生态审美视野下的《远离尘嚣》[J];当代文坛;2011年05期

10 杨秀波;;重新解读哈代笔下的安琪儿[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祖晓梅;;哈代与上帝之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守业;徐殿利;靳亲国;;我国耐火材料行业现状与发展[A];2011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许兆君;武秀香;施雪奎;李云龙;徐晓莉;张亚琴;毛永江;杨章平;;BMY牛HSP70-1基因5'侧翼区遗传变异与血液指标的效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解香;白俊杰;于凌云;;不同种群草鱼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凤阳;权聆《哈代诗篇中的神秘终结》愿那夜被幽暗夺取[N];文艺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赵双 特约记者 汪绪刚;艾哈代布提速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通讯员 王新宇;艾哈代布创业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通讯员 文学军;用青春灌溉艾哈代布[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全攀峰;在艾哈代布建设“沙漠绿洲”[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通讯员 满丽娜;站稳“艾哈代布”国内设备运送市场[N];大庆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全攀峰;铁人队伍,艾哈代布再扬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双 特约记者 王正安;艾哈代布,见证中国速度[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杨瑞仁;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谈[N];文艺报;2002年

10 通讯员 文学军 哈生辉;“石油魂”感动艾哈代布[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雪;从哈代主要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看哈代的宗教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昊;哈代的悲天与悯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芳;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人性观[D];郑州大学;2010年

4 何欣;哈代悲剧作品的法律审视[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乐;传统与现代的复杂交织——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简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陈婷;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昭质;哈代笔下的城市魅影[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永生;哈代对父权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困惑[D];兰州大学;2012年

9 吕珏;“现代的痛苦”:从《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对理性主义的反思[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陈杰;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