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云兰;余友儒;康永平;;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田富军;论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心理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艳;;再论赵树理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9 邵芳菲;重构男女两性在自然文化中的生存模式——论劳伦斯中篇小说《狐》的主题[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小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云丽;;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更新[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鲁瑞菁;;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9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10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昶;张贤亮小说论[D];扬州大学;2001年
2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3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5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杨俐玲;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题和写作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蔡红梅;试析哈代作品中男主人公及其英雄主义的衰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何小红;神的失落 家的消解——张爱玲的“家庭情结”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14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