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

发布时间:2020-04-05 12:09
【摘要】: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受争议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里面有大量的性描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该小说先后在许多国家都遭到了“禁止发行”的命运。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命运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论文的理论核心所在,本论文围绕“命运”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命运的理论构想。为此,,首先把该论文命名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其理论支点是比较文学当中比较前沿的一个理论“变异学”,具体而言,会谈到“译介学”、“文化误读”等。在主体章节安排上,将从四个部分来探讨,这四个方面也就是该论文的四章。这四章是: 第一章:《查》在中国的译介和评价。本章将着重以历史为线索,分为三个时期来归纳总结《查》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和评价情况。 第二章:《查》在语言层面的变异。本章将着重把《查》的两个主要版本从语言层面的比较,来寻探语言背后的“异”。 第三章:《查》对中国作家创作的影响与变异。本章将从正面、负面以及《查》的创作技巧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与变异三个方面来探讨。 第四章:文化层面的变异。本章是该论文的最后一章。任何异质文化的东西相碰撞背后必然都有一个深层的文化因子因素在里面,本章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性的看法入手,从而比较中西方性文化的差异,以此来解释《查》在中国的翻译方面的误读。 以此为鉴,希望除了能够为丰富劳伦斯研究作一点笔者微薄的贡献外,也为当前泛滥的“性文学”现象一点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云兰;余友儒;康永平;;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田富军;论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心理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艳;;再论赵树理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9 邵芳菲;重构男女两性在自然文化中的生存模式——论劳伦斯中篇小说《狐》的主题[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小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云丽;;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更新[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鲁瑞菁;;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9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10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昶;张贤亮小说论[D];扬州大学;2001年

2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3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5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杨俐玲;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题和写作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蔡红梅;试析哈代作品中男主人公及其英雄主义的衰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何小红;神的失落 家的消解——张爱玲的“家庭情结”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1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